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疾,後見超書一箱,悉與溫往反密計,遂大怒曰:「小子 死恨晚!」更不復哭。《晉史》以為有大義之風,向矯愔之 忠如是,三子不可勝誅矣。

《容齋三筆》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 多,漫紀於此,以助氏族書之脫遺。複姓如「公上不害、 合傅胡害室中同、昭、涉、掉尾、單父右軍、陽城延息夫 躬、游水、發根,吾丘壽、王、落下閎、梁丘賀、五鹿、充宗、公 戶滿意堂、谿、惠、申、章昌告星賜闕門、慶忌、安國少季、 馬適、建都尉朝、毋將隆、紅陽長仲、烏氏、嬴、周陽由、勝」 屠公,毋鹽,氏,歐,侯氏,士孫,喜,索,盧恢,屠門,少瓜,田儀, 工師,喜,駮馬,少伯,公乘,歙,鮭陽,鴻弓,里游公,沙,穆胡, 母班,周,生,豐,友,通期公,緒,恭,公族,進階,水丘,岑叔,先 雄,單姓,如繒賀,蟲達靈常,賁赫其石,旅卿祕,彭祖,革, 朱樛,樂,冷,豐,冥都,澓中翁,蒯,徹直不疑,閎孺使,樂成, 桮育,制氏,猗頓,義縱雋不疑,疏廣,云敞,枚乘,終軍,鹵 公孺,食子,公馯,臂倗,宗、衡,胡、乘,宏、簡,卿、快,欽所忠,假, 倉、眭、孟,塗,惲、射,姓后,倉,姓偉如,氏,苴氏,百政,免公,髮、 福,質氏,濁賢,稽、發,萬章,瞷氏,佗,羽繡,君、賓,漕中,叔栩, 丹帛,敞、遲,昭、平,汝臣,駒幾,稱忠,逯普、臺崇沐,茂匽氏 勞,丙抗徐闕,宣沮,儁卑整遍,訢亶誦尋,穆夜龍弓,林 行巡祋,諷角閎芳,丹堅鐔錫。光、傜偉重,異力子都維 氾詩、索繇延,夷長公防廣鐔顯移良,緱玉蕃。嚮、渠穆 臨,孝存脂習笮融、茨,充處,興興,渠、具爰諒,輔、騰,是卿, 仲遼,謁、煥矯、慎,晃、華,洼、丹禰衡。

《井觀瑣言》,《泰誓》言「予有亂臣十人」,《論語》以為有婦人 焉,扶風馬融因以為文母。按文王受西伯之命,九年 而崩,壽九十七;武王即位十有三年而伐商,又六年 而崩,壽九十三。文王受命時,武王當年六十四。五克 商時,武王年已八十有七,文母不應尚在。然則雖微 劉氏子無臣母之說,亦可決知婦人之非文母矣。劉 以邑姜當之,理或然也。然舊說以邑姜為太公望女, 亦恐未然。夫太公八十歸周,在文王為西伯之後,豈 得猶有未字之女可配武王?武王是時已幾七十矣, 又豈得始納太公女為元妃哉?《史記》顏回少孔子三 十歲,三十二歲而早卒,是時孔子蓋年六十一。《家語》 記孔子年二十而生伯魚,伯魚卒時年五十,計其年 當在顏子之後。今《魯論》顏路請車時,孔子已言鯉死, 則《家語》誤矣。鯉死既在回之前,則孔子亦當六十以 後。若子思之生,又不知前此幾年。然則孔子卒時,子 思亦應不甚幼。《孔叢子》載子思與孔子答問之語,雖 未必然,要亦難斷其必無也。按《史記年表》,孔子卒在 周敬王四十一年,魯繆公立在威烈王十九年,上下 相去七十一年,而子思之壽止於六十有二,宜不及 見繆公之立也。而《孔叢子》載繆公薨時子思居衛,《孔 叢子》固不足據。然《孟子》亦屢言繆公之於子思,不應 有誤,《年表》之錯明矣。宋高似孫《子略》、國朝宋景濂《諸 子辨》並云:「子思壽六十二,魯繆公同時人。繆公之立, 距孔」子之沒七十年,當是時,子思猶未生,答問之事, 安得有之?予謂既信「壽六十二」之說,即不當信相去 七十年之說。以七十年之說為可信,則子思之生,當 在孔子夢奠之後矣。殊不知伯魚既先孔子而卒,則 子思安得後孔子而生哉?此理甚明,而不能察,殊可 笑也。凡傳記所紀年月如此牴牾者不可勝計。盡信 書,不如無書,信哉!

古史家凡閨門醜惡之事,人所羞稱而厭聞者,莫不 備著。如《左傳》載衛宣公、齊襄公等事,《史記》《漢書》載諸 王淫亂等事皆是。蓋使人知為不善於幽暗之中,而 不掩萬世之直筆如此,庶乎知所戒。仲尼刪《詩》《牆有 茨》、「鶉之奔奔」、《桑中》諸篇,皆存而不削,而楊龜山所謂 載衛為狄所滅之因是也。南北史臣亦識此意,下至 《金史》,猶備載海陵煬王淫亂之事,腥穢雜糅,莫甚於 元。而《元史》一切隱諱不錄,亦是一病。至於紀、傳、表、志, 但篇首作序,而每人不加論斷,蓋曰「著其事實,以俟 後世之公論耳。」此為能脫因襲之弊,可為後世修史 之法。

史中凡改姓名者,如劉更生、劉歆、姚元之之類,當其 未改,只當著舊名。元魏初,諸臣姓皆奇複,孝文太和 中,始改拓跋氏為元氏,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 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此類甚多。至西魏恭帝初元, 宇文泰廢立,乃復國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為「單」者, 復其舊。中原故家,多易賜番姓,《宋書·索虜傳》《南齊書· 〈魏虜傳〉》,孝文未改姓之先,皆著其舊姓名,乃得事實。 魏收《魏書》率書新姓,溫公《通鑑》從之,以就簡易,失其 實矣。金斡離不、兀朮等,其初亦只當書其舊名,今《金 史》盡書後所更名,宗望、宗鼎之類,亦非是。陳子桱續 編《通鑑》,悉書舊名,亦為有見。

《識遺》:司馬遷、班固《漢史韓信傳贊》中,皆稱兩韓信。據 其說,韓王,古韓國之後,項羽殺望父成,復立信為韓 王,都晉陽,與淮陰侯韓信不同。劉知幾《史通》闢遷、固 之繆曰:「韓王名信都,古韓國後,姓姬。」則名信都者,非 姓韓,亦不單名信。二史不別姬、韓兩姓,且去韓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