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晁氏曰:唐韋齊休撰。齊休,長慶三年從韋審規使雲南,記其往來道里及其見聞。《序》謂:「雲南所以能為唐患者,以開道越嶲耳。若自黎州之南、清溪關外盡斥棄之,疆埸可以無虞。不然,憂未艾也。」 及唐之亡,禍果由此。本朝棄嶲州不守,而遂無邊患。以此論之,則齊休之言,可不謂善哉!

《雲南志》十卷。

晁氏曰:唐樊綽撰。咸通中,南詔數寇邊,綽為安南宣慰使,纂《八詔》始末、名號、種族、風俗、物產、山川險易、疆境接聯聞於朝。

《至道雲南錄》三卷。

晁氏曰:皇朝辛怡顯撰。蜀賊李順既平,餘黨竄入雲南,雷有終募怡顯招出之。至道初歸,因書其所歷成此書。

陳氏曰:怡顯入雲南招李順餘黨,因賜蠻酋告敕,而遂為此錄。天禧四年,《自序》稱「左侍禁知興化軍」 ,或云此書妄也。余在莆田,視《壁記》,無怡顯名字,恐或然。

《皇祐平蠻記》一卷。

晁氏曰:皇朝馮炳撰。記「儂智高叛,朝廷遣狄青平之。」

《南蠻錄》十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熙寧間,交趾叛,朝廷議討之,或纂歷代南蠻事跡及《便宜》,上之。

《諸蕃志》二卷。

陳氏曰:福建提舉市舶趙汝适記諸蕃國及物貨所出。

《史評史抄》

《劉氏史通》二十卷。

晁氏曰:唐劉知幾撰。知幾,長安、神龍間三為史官,頗不得志,乃以前代書史序其體法,因習廢置,掇其得失,述作曲直,分內外篇,著為《評議》,備載史策之要。當時徐堅深重之,云:「居史職者,宜置坐右。」 元宗朝,詔其家錄進,上讀而善之。宋子京稱《唐舊史》之文,猥釀不綱,謂知幾工訶古人而拙於用己。觀此書,知子京之論不誣。前世史部中有《史抄》類,而集部中有文史類。今世抄節之學不行,而論說者為多,故自《文史類》內摘出論史者為《史評》,附史部而廢《史抄》云。

陳氏曰:其著書亦博矣。《史通》者,漢封司馬遷後,為史通子,亦兼《白虎通》之義也。

《史通析微》十卷。

晁氏曰:唐柳璨炤之撰。璨以劉子元《史通》妄誣聖哲,評湯之德為偽跡,論桀之惡為厚誣,謗周公云不臣,褒武庚以徇節,其甚至於彈劾仲尼,因討論其舛謬,共成五十篇。蕭統云:「論則析理精微,故以為名。」 乾寧四年書成。《唐史》云:「璨,公綽族孫,少孤貧好學,著《史通析微》,時或稱之。起布衣至於相,不四歲。」 按《唐紀》,相璨在天祐改元,則書成猶未仕也。

《史例》三卷。

陳氏曰:唐右補闕劉餗鼎卿撰。知幾次子也。

《歷代史贊論》五十四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纂《史記》迄五代史臣贊論。

《歷代史辯志》五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亦有可觀者,凡百許篇。《序》謂「人之志有甚微者,不可不辨,故以名書。」

《通鑑釋文》二十卷。

陳氏曰:「司課司馬康公休撰。」 溫公之子。

《通鑑釋文》三十卷。

陳氏曰:左宣義郎眉山史炤見可撰。馮時行為之序。今考之,《公休之書》,大略同而加詳焉,蓋因其舊而附益之也。

《通鑑前例》一卷,《修書帖》一卷,三十六條四圖共一卷

陳氏曰:司馬光記集《修書凡例》,諸帖則與書局官屬劉恕、范祖禹往來書簡也。其曾孫侍郎伋、季思裒為一篇,又以前例分為三十六條,而考其離合,稽其授受,推其甲子,括其卷帙,分為四圖。

《通鑑問疑》一卷。

陳氏曰:高安劉羲仲壯輿纂集其父道原與溫公往復相繼者,亦附《修書帖》後。

《讀史管見》三十卷。

陳氏曰:禮部侍郎建安胡寅明仲,以《通鑑》事備而義少,故為此書。議論宏偉嚴正,間有感於時事。其於熙、豐以後,接於紹興權姦之禍,尤拳拳寓意焉。晦庵《綱目》亦多取之。

《朱子語錄》:「胡致堂議論英發,人物偉然。《讀史管見》乃嶺表所作,當時並無一冊文字隨行,只是記憶,所以其間有牴牾處。」

南軒言:「《管見》專為秦檜設,豈有言天下之事而專於一人者?」 先生曰:「儘有好處,但好惡不相掩耳。」 又曰:「致堂《管見》方是議論。《唐鑑》議論弱,又有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