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處。前面說一項事,末又說到別處去。

《通鑑論篤》三卷。

陳氏曰:侍講廣漢張栻欽夫撰。取《通鑑》中言論之精確者,表而出之。多或全篇,少至一二語,去取甚嚴,可以見前輩讀書眼力之高。

《南北籌邊》十八卷。

臨江曾三英無愧撰。周平園序略曰:「南渡初,士大夫日夜為防守江淮計。時右正言呂祉帥金陵,與其屬吳若、陳克著《東南防守利便》三卷上之。事既詳實,文亦條暢。其後有尚書郎臨川吳曾著《南北征伐編年》二十三卷,起三國,終五代,凡古今形勢、師旅勝負,該貫無遺。仍集當時君臣議論為《分門事類》一十二卷」 ,其相謀相應,攻守通好,可指諸掌,視祉之書益加詳焉。今臨江曾君三英復為《南北邊籌》十八篇。「南之攻北,其事有九,諸葛亮、紀瞻、褚裒、元溫、劉裕、宋文帝、陳顯達、沈慶之、吳明徹是也;北之圖南,其事亦九,曹操、魏明帝、羊祜、苻堅、拓跋、太武、孝文、元英、邢巒、北齊是也。」 人為一論,論指一事,皆援昔以證今,因跡以求心,即成而究敗,「考古可謂勤,而用志可謂切矣。」

《史記音義》二十卷。

陳氏曰:唐崇賢館學士劉伯莊撰。貞觀初,奉敕講授。采鄒誕生、徐唐及隋柳願言音義而為此書。

《史記索隱》三十卷。

晁氏曰:唐司馬貞撰。據徐、裴《注》,糾正牴牾,援據密緻,如東坡辯「宰我未嘗從田常為亂」 ,蓋本諸貞也。陳氏曰:採摭異聞,《釋文》演注。末二卷為《述贊》,為《三皇本紀》,世號《小司馬史記》。

附:「《索隱》《史記》一百三十卷。」

陳氏曰:淳熙中廣漢張材介仲刊於桐州郡齋,削去褚少孫所續,而附以司馬貞《索隱》。其後江陰耿秉直之,復取所削者別刊之。

《史記正義》二十卷。

陳氏曰:唐諸王侍讀張守節撰。開元二十四年作《序》。

《崇文總目》:「為《漢書》學者,此最精博。」

陳伯宣注《史記》八十七卷。

《崇文總目》:唐陳伯宣撰。因裴駰說有所未悉,頗增損焉。然多取司馬氏《索隱》以為己說,今篇殘缺。

《遷史刪改古書異辭》十二卷。

陳氏曰:倪思撰。以遷史多《易經》,語更簡嚴,為平異體當然也。然《易》辭而失其義,書事而與經異者,多,不可以無考,故為是編。《經》之外與他書異者,亦并載焉。

《班馬異同》三十五卷。

陳氏曰:倪思撰。以班史仍《史記》之舊而多刪改,大抵務趣簡嚴,然或刪而遺其事實,或改而失其本意。因其異,則可以知其筆力之優劣,而又知作史、「述史」 之法矣。

《新校史記》一百三十卷,《新校前漢書》一百卷,《新校後 漢書》九十卷,《三史刊誤》四十五卷。

《崇文總目》:皇朝張觀等校定。初,祕書丞余靖上言:「國子監所收《史記》《漢書》誤,請行校正。」 詔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與靖,洎直講王洙於崇文院讎對。靖等悉取三館諸本,及先儒注解、訓傳、六經、小說、《字林》《說文》之類數百家之書,以相參校。凡所是正,增損數千言,尤為精備。逾年而上之。靖等又自錄其讎校之說,別為《刊誤》四十五卷。

《漢書問答》五卷。

《崇文總目》:唐沈遵行撰。采諸儒為《漢書》說者,申釋其義,有博聞之益。然篇第頗差,討求未獲,闕劉《傳》以下諸篇。

《三劉漢書標注》六卷。

晁氏曰:皇朝劉敞原父、弟攽貢父、子奉世仲馮撰。劉跂嘗跋其書尾云:「余為學官亳州,故中書劉舍人實為守,從容出所讀《漢書》示余,曰:『欲作補注,未能也』。然卷中題識已多,公之子方山亞夫錄以相示也。」

陳氏曰:又本題《公非先生刊誤》,其實一書。公非,貢父自號,《漢書》自顏監之後,舉世宗之,未有能異其說者。至劉氏兄弟始為此書,多所辯正發明。

《呂氏前漢論》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呂大忠晉伯撰。予得其本於銅梁令呂肇修,撰「汲陵諸孫也。」

《西漢發揮》十卷。

晁氏曰:皇朝劉涇巨濟撰。涇,蜀人。

《西漢決疑》五卷。

陳氏曰:國子司業宛丘王述致君撰。一曰《失實》,二曰《引古》,三曰《異言》,四曰《雜證》,五曰《注釋》。

「《西漢史抄》十七卷,《兩漢博議》」十四卷

《中興藝文志》:「陳傅良撰。指摘精要,裨正闕誤,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