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十卷目錄

 史學部彙考六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三傳記二

經籍典第四百十卷

史學部彙考六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三》

《傳記》

《溫公日記》
一卷

陳氏曰:司馬光熙寧在朝所記。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後奏對、上所宣諭之語,以及聞見雜事,皆記之。起熙寧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興而止。

巽巖李氏曰:「文正公初與劉道原共議,取實錄正史,旁采異聞,作《資治通鑑後紀》。屬道原早死,文正起相元祐後,終,卒不果成。今世所傳記聞及《日記》并《朔記》,皆《後紀》之具也。自嘉祐以前,甲子不詳,則號《記聞》;嘉祐以後,乃名《日記》。若《朔記》,則書略成編矣。」 始,文正子孫藏其書,祖廟謹甚。黨禍既解,乃稍出之。旋經離亂,多所亡逸。此八九紙草,或非全幅,間用故牘,又十數行,別書牘背,往往剪開黏綴,事亦有與正史、《實錄》不同者。蓋所見、所聞、所傳聞之異,必兼存以求是,此《文正長編》法也。

《王氏日錄》八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紹聖間,蔡卞合曾布獻於朝,添入《神宗實錄》。陳瑩中謂安石既罷相,悔其執政日無善狀,乃撰此,歸過於上,掠美於己,且歷詆平生不悅者,欲以欺後世,於是著《尊堯集》及《日錄不合神道論》等十數書。此書起熙寧元年四月,終七年三月,再起於八年三月,終於九年六月,安石兩執國柄日也,然無八年九月以後至九年四月事。蓋安石攻呂惠卿時,瑩中謂「蔡卞除之,安石罵惠卿」 之語,其事當在此際也。

陳氏曰:本朝禍亂,萌於此書,陳瓘所謂「尊私史而壓宗廟」 者。其彊愎堅辨,足以熒惑主德,鉗制人言。當其垂此,秉畀炎火,豈非其心有所愧悔歟?既不克焚,流毒遺禍,至今為梗,悲夫!書本八十卷,今止有其半。

《四明尊堯集》一卷。

陳氏曰:司諫延平陳瓘瑩中撰。專辯王安石《日錄》之誣僭,「不孫」與配食、坐像之為不恭。瓘初在諫省,未以安石為非,合浦所著《尊堯集》猶回隱不直,末乃悔之,復為此書,以謂蔡卞專用《日錄》以修神宗實錄,薄神考而厚安石,尊私史而壓宗廟。於是編類其語,得六十五條。總而論之,坐此羈管台州。朱子讀《兩陳諫議》遺墨、《跋日錄》,固為邪說,然諸賢攻之,亦未得其要領,是以「言者瀆而聽者疑,用力多而見功寡也。」蓋嘗即其書而考之,則凡安石之所以惑亂神祖之聰明,而變移其心術,使不得遂其大有為之志,而反為一世禍敗之原者,其隱微深切,皆聚此書。而其詞鋒筆勢,縱橫捭闔,煒煜譎誑,又非安石之口「不能言,非安石之手不能書也。」以為蔡卞撰造之言固無是理,況其見諸行事深切著明者,又已相為表裡,亦不待晚年懟筆有所增加而後為可罪也。然使當時用其垂絕之智,舉而焚之,則後來載筆之士,於其帷幄之間,深謀密計,雖欲畢力搜訪,極意形容,勢必不能得之如此之悉,而傳聞間異詞,虛實相半,亦不能使人無溢惡之疑。且如「勿令上知」之語,世所共傳,終以手筆不存,故使陸佃得為隱諱。雖以元祐眾賢之力,爭辯之苦,而不能有以正也。此見《陸佃供答》《史院取問狀》。「何幸其徒自為失計,出此真蹟,以暴其惡於天下,便當摭其肆情反理之實,正其迷國誤朝之罪,而直以安石為誅首,是乃所謂自然不易之公論」,不唯可以訂已往之謬,而又足以開後來之惑。奈何乃以畏避嫌疑之故,反為迂曲回互之言,指為撰造增加誣偽謗詆之書,而欲加刊削,以滅其跡乎?此書之作,實在建中、崇寧之間,且其言猶以《日錄》為蔡卞之所記,而其後了翁、合浦尊堯之書亦未直攻安石也。至於大觀初年而後,四明之論始作,雖謂天使安石自寫誣悖之心,然猶有懟筆增加,親逼神考之云,則終未免於有所回互,避就而失之者也。《朱子語錄》:問四明《尊堯集》曰:「只似討鬧,卻不於道理上理」會,只於利害上見得,於道理全疏。如介甫心術隱微處,它都不曾改得,卻只是把持。如云「謂太祖濫殺有罪,謂真宗矯誣上天」,皆把持語也。《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