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楚等廣之,成十卷。太和中,文盛上之。

陳氏曰:李德裕以令狐楚所著,刪其繁蕪,益以唐事,裁成三卷。集賢裴璘為之序。《元和書》今不存,《邯鄲書目》亦止有前五卷。

《秦傳玉璽譜》一卷。

陳氏曰:題博陵崔逢修、協律郎嚴士元重修,河東少尹魏德謨潤色。

《國璽傳》一卷, 《傳國璽記》一卷

陳氏曰:傳無名氏。所記止唐肅宗,《記》稱「嚴士元」 ,與前大同小異。

《玉璽雜記》 卷。

陳氏曰:徐景撰。乾元元年七月記。《唐志》有徐景《玉璽正錄》,即此書也。

《楚寶傳》一卷。

陳氏曰:杜確撰。肅宗乾元二年,楚州尼真如獻《寶》事。

《八寶記》一卷。

陳氏曰:無名氏。大觀二年。

「唐文宗朝《備問》」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雜錄《唐朝典故》。

《通典》二百卷。

晁氏曰:唐宰相杜佑撰。先是,劉秩採經史自黃帝迄天寶末制度沿革廢置,論議得失,倣《周禮》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才過劉向」 ,佑以為未盡,因廣之,參以新禮,為二百篇。以《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刑法、州郡、邊防八門分類敘載,世推該洽。三十六年成書,德宗時上之。

《續通典》二百卷。

陳氏曰:翰林學士承旨大名宋白太素等撰。咸平三年奉詔,四年九月書成。起唐至德初,迄周顯德末。王欽若言「杜佑《通典》上下數千載,為二百卷,而其中四十卷為《開元禮》。」 今之所載二百餘年,亦如前書卷數,時論非其重復。

《國朝通典》二百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或言魏鶴山所為,似方草創未成書也。凡《通典》《會要》、前書及《館閣書目》,皆列之《類書》。按《通典》載古今制度沿革,《會要》專述典故,非「類書」 也。

《唐會要》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王溥撰。初,唐蘇冕敘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損益之制。大中七年,詔崔鉉等撰次德宗以來事,至宣宗大中之年,以續冕《書傳》。又採宣宗以後事,共成百卷。建隆二年二月奏御,詞簡體備,太祖覽而嘉之,詔藏於史閣。

陳氏曰:按《唐志》,蘇冕《會要》四十卷,《續會要》四十卷,楊紹復等撰,崔鉉監修。而《會要》稱「杭州刺史蘇弁與兄冕纘國朝故事為是書。」 弁聚書至二萬卷,次於集賢芸閣。

《五代會要》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溥等撰。采梁至周典故纂次,建隆初上之。

《三朝國朝會要》一百五十卷。

晁氏曰:皇朝章得象天聖中,被詔以國朝故事因革制度編次,宋綬、馮元、李淑、王舉正、王洙同修,《得象》監總。慶曆四年,書成上之。

《六朝國朝會要》三百卷。

晁氏曰:神宗朝以《會要》止於慶曆,命王珪續之,起於建隆之元,迄於熙寧十年,通舊書增損成是書。總一十一類,八百五十八門。其間禮樂政令之大綱,儀物事為之細目,有關討論,顧無不載。文簡事詳,一代之典備矣。

節《國朝會要》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范師道以《章得象》書繁多,節其要以備檢。

《續會要》三百卷。

陳氏曰:監修仙井虞允文并甫等上。自紹興十年編修,起元豐元年,迄靖康之末,乾道六年書成。巽齋李氏序略曰:「徽宗初,詔王覿、曾肇續編。元豐至元符,尋復詔,起治平四年,至崇寧五年,凡四十年。二書皆弗克成。政和末,有司獨上《帝系》《后妃》《吉禮》三類,總一百一十卷。其書則《通章得象》王珪所編,稍益以熙寧後事,而此三類外皆未遑暇。運遭百六,史記放絕,光堯壽聖太上皇帝甚憫焉。紹興九年詔館職續編,三十一年又降趣旨。然闕簡破牘,掇落匪易。皇帝陛下纂修洪緒,敷時繹思,更命宰臣提舉,閱再歲乃克成書。斷自神宗之初,迄於靖康之末,凡六十年,總三百卷,分二十一類,六百六十六門。」 竊惟五朝大政,前書備載,類仍舊章,鮮所開創。逮神、哲、徽、欽之御世,因時適變,道與前異。大抵革於熙寧,復於元祐,旋革於紹聖,又復於元符,再革遂臻崇、觀、政、宣之豐、豫,以及靖康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