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間,業廣事詳,方策所記,視前倍蓰。今茲綴集,於零落散亡之餘,十僅得其六七,誠不足允符神旨。然科條粗舉,部類各分,「禮樂兵財之大原,儒術刑法之要指」 ,「取賢斂才」 之品式,設官分職之制度,九州之別合,四夷之服叛,概見於斯。凡厥討論,尚或有取。

容齋洪氏《隨筆》曰:「《國朝會要》自元豐三百卷之後,至崇寧、政和間,復置局修纂。宣和初,王黼秉政,罷修書五十八所。時《會要》已進一百十卷,餘四百卷亦成,但局中欲節次覬賞,故未及上。既有是命,局官以謂若朝廷許立限了畢,不過三兩月可以投進。而黼務悉矯蔡京所為,故一切罷之。官吏既散,文書皆為棄物」 矣。建炎三年,外舅張淵道為太常博士,時禮寺典籍散佚亡幾,而京師未陷。公為宰相,言「宜遣官往訪故府,取見存圖籍,悉輦而來,以備掌故,此若緩而甚急者也。」 宰相不能用,其後逆豫竊據,鞠為煨燼。吁,可惜哉!

《中興會要》二百卷。

陳氏曰:監修晉江梁克家叔子等上。乾道六年,既進《續會要》,有旨自建炎元年續修,止紹興三十二年,九月成書。

《國朝會要總類》五百八十八卷

陳氏曰:李心傳所編。合三書為一,刻於蜀中,其板今在國子監。

《三朝聖政錄》十卷。

晁氏曰:皇朝富弼上言,乞選官置局,將《三朝典故》編成一書,即命王洙、余靖、孫復、歐陽修編修,分別事類,成九十六門。

陳氏曰:其書初名《太平故事》,凡九十六門,每事之後各釋其意。至紹興八年,右朝議大夫呂源得舊印本,刊正增廣,名《政要釋明策備》,上之於朝。《館閣書目》指《政要》為《寶訓》,非也。

《三朝寶訓》三十卷。

陳氏曰:翰林學士李淑等撰。天聖五年,監修國史青社王曾奏,乞用唐吳兢《正觀政要》故事,取三朝聖語、政事及臣僚奏對不入正史者,別為一書,與國史、實錄並行。至十年書成,詔以《寶訓》為名,其後進讀於邇英。今《館閣書目》以為二十卷,富弼所上者,非也,乃《政要》耳。

王氏《揮麈錄》曰:「仁宗即位,方十歲,章獻明肅太后臨朝。章獻素多智謀,分命儒臣馮章靖元、孫宣公奭、宋宣獻綬等,采摭歷代君臣事跡為《觀文覽古》一書,祖宗故事為《三朝寶訓》十卷。每卷待詔高克明等繪畫之,極其精妙,敘事於左,令傅母輩日夕侍上展玩之,解釋誘進,鏤板於禁中。元豐末,哲宗以九歲登極,或」有以其事啟於「《宣仁聖烈皇后》者」,亦命取板摹印,倣此為帝學之權輿。分錫近臣及館殿時,大父亦預其賜。《明清》。家因有之。紹興中,為秦伯陽所取。

《三朝訓鍳圖》十卷。

陳氏曰:學士李淑、楊偉等修纂。慶曆八年,偉初奉旨檢討《三朝事跡》,乞與淑共編,且乞製序。皇祐元年書成。頃在莆日,有售此書者,亟求觀之,則已為好事者所得,蓋當時御府刻本也。卷為一冊,凡十事,事為一圖,飾以青赤,亟命工傳錄。凡字大小、行廣狹、設色、規模,一切從其舊,斂衽鋪觀如生。慶曆、皇祐間,目睹聖作明述之盛也。按《館閣書目》載此書。云「繪采皆闕。」 至《續書目》乃云得其全,未知果當時刻本乎。抑亦摹傳也。

按《三朝寶訓》一書,《直齋書錄解題》以為宰相王曾奏請編修,成於天聖十年,凡三十卷。《揮麈錄》以為章獻命儒臣所修,成於天聖初年,凡十卷。殊不相脗合。然《揮麈錄》所言禁中刻本,且有繪圖,則似即此《三朝訓鍳圖》十卷之書。然《直齋》以此書為慶曆、皇祐時所修纂,則又與《揮麈錄》所謂「仁皇初年傅母輩侍上展玩」 之語,深不合矣。當俟考訂精者質之。

《仁宗政要》四十卷。

晁氏曰:皇朝張唐英撰。

《仁皇訓典》六卷。

陳氏曰:翰林侍講范祖禹撰。元祐八年經筵所上。凡三百十七條,大略亦用《寶訓》體。

《兩朝寶訓》二十卷。

陳氏曰:禮部郎中長樂林希子中編進,用天聖故事也。元豐六年表上。

《神宗寶訓》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林虙撰。虙,希之姪也。剽聞神宗聖政,輒稱「記錄」 ,分一百門,以續《五朝寶訓》。崇寧上於朝。

《歷代年號并宮殿等名》一卷。

陳氏曰:丞相饒陽李昉明叔在翰苑時所纂。

《朝制要覽》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