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十三卷目錄

 史學部彙考九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史考 史評 史抄 故事 傳記 職守 法律

  譜牒

經籍典第四百十三卷

史學部彙考九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史考》

《五代會史》二十卷。

耿秉著

《唐志》「二十一卷。」

王沿著。沿,館陶人。舉進士,累官龍圖閣直學士。好建明當世事,所著又有《文集》二十卷。

《唐史記》七十五卷。

孫甫著。甫陽翟人。少好學,日誦數千言。舉進士,累官右正言,時事多所建明,官至天章閣待制。所著又有《文集》七卷。

《續唐書》若干卷。

永新龍淼著。《理宗》謂其扶持正統,得邵雍《皇極經世》之學。

《南北史》三十卷。

金蔡珪著。珪字正甫,真定人。中進士,仕至濰州刺史。合沈約、蕭子顯、魏收、《宋》《齊》《北魏志》成此書。

《續後漢書》九十卷。

郝經自序曰:晉平陽侯相陳壽,故漢吏也。漢亡仕晉,作《三國志》,以曹氏繼漢而不與。昭烈稱之曰:「蜀鄙為偏霸僭偽」 ,於是統體不正,大義不明,紊其綱維,故稱號議論,皆失其正。哀帝時,滎陽太守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謂三國、蜀以宗室為正,魏雖受漢禪,尚為篡晉,平蜀而漢始亡,上疏請越魏繼漢,以正統體,不用宋元嘉中,文帝詔中書侍郎裴松之採三國異同凡數十家,以註壽書,補其缺漏,辯其舛錯。績力雖勤,而亦不能更正統體。歷南、北、隋、唐、五季,百有餘歲,列諸三史之後,不復議為也。宋丞相司馬光作《通鑑》,始更蜀曰「漢」 ,仍以魏紀事,而昭烈為僭偽。至晦菴先生朱熹為《通鑑》,作《綱目》,黜魏而以昭烈、章武之元繼漢,統體始正矣。然而本史正文猶用壽《書》。《經》嘗聞縉紳先生《餘論》,謂壽書必當改作,竊有志焉。中統元年,詔經持節使宋,告登寶位,通好弭兵。宋人館留儀真,不令進退,乃破稿發凡,起漢終晉以更。壽書,作表、紀、傳、錄、諸序、議、贊。十二年夏五月,借書于兩淮制使殷應雷,得《二漢》《三國》《晉書》,遂作正史。以裴註之異同,《通鑑》之去取,《綱目》之義例,參校刊定,歸于詳實。以昭烈纂承正統,魏、吳為僭偽,十三年十月書成,《年表》一卷、《帝紀》二卷、《列傳》七十九卷、錄八卷,共九十卷,號曰《續後漢書》。奮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千載之蔽,一旦廓然矣。

《續後漢書》七十三卷,刊定《三國志》六十五卷。

張樞著。樞,金華人。聰慧爽朗,于書無所不讀。嘗譏宋高宗忘親事讎,而不為「定復兩宮之計。」 宋室遺老存者,無不慨歎。所著二書,是非予奪,悉有論著。名曰《訓志》,藏於宣文閣。

《資治通鑑舉要補遺》一百卷。

胡安國著

《宋朝長編綱目》 卷。

太學生陳均編。理宗以其有益治道,詔補迪功郎。

《徽宗長編》 卷。

高斯得著

《帝王經譜》 卷。

《熊克著》克,建陽人。紹興中進士,博學強記,著述外無他事。

《通鑑外記》 卷,《十國紀年》 卷

高安劉恕著

《帝王曆數》 卷。

王柏著

《續大事記》 卷。

孫德之著

《通鑑前記》 卷。

金華戴良著

「《歷代帝王纂要譜》括」 卷。

孫應符著

《皇朝大事記》 卷、《治跡要略》 卷

呂中著中,字時中。晉江人。淳祐中進士。嘗言:「人能正心,則事不足為,人主能正心,則天下不足治。」 晚徙汀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