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十四卷目錄

 史學部總論一

  後漢荀悅申鑒時事

  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第十六

  隋書經籍志正史 古史 雜史 霸史 起居注 舊事 職官 儀注 刑

  法 雜傳 地理 譜系 簿錄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 載言 本紀 列傳 天文志 藝文志 五行志

  雜志 論贊 斷限 載文 言語 簡要 隱晦

  皇甫湜文集編年紀傳論

經籍典第四百十四卷

史學部總論一

後漢荀悅申鑒

《時事》

古者,天子諸侯有事,必告於廟。朝有二史,左史記言, 右史記動。動為《春秋》,言為《尚書》。君舉必記,臧否成敗, 無不存焉。下及士庶,等各有異,咸在載籍。或欲顯而 不得,或欲隱而名章。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善人勸 焉,淫人懼焉。故先王重之,以嗣賞罰,以輔法教。宜於 令者,官以其日,各書其盡,則集之於尚書,若史官使 掌典其事。不書詭常為善惡則書,言行足以為法式 則書,立功事則書,兵戎動眾則書,四裔朝獻則書,皇 后貴人太子拜立則書,公主大臣拜免則書,福淫禍 亂則書,祥瑞災異則書,先帝故事有起居注,日用動 靜之節必書焉。宜復其式,內史掌之,以紀內事。

梁劉勰文心雕龍

《史傳第十六》

開闢草昧,歲紀綿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軒轅之世, 史有蒼頡,主文之職,其來久矣。《曲禮》曰:「史載筆。」史者, 使也,執筆左右,使之記也。古者左史記事者,右史記 言者。言經則《尚書》,事經則《春秋》,唐虞流於典謨,夏、商 被於誥誓。自周命維新,姬公定法,紬三正以班曆,貫 四時以聯事,諸侯建邦,各有國史,彰善癉惡,樹之風 聲。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憲章散紊,彝倫攸斁。夫子 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歎鳳,臨衢而泣麟。 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因魯史以修《春秋》,舉得失以 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褒見一字,貴踰軒冕,貶在 片言,誅深斧鉞。然睿旨幽隱,經文婉約,丘明同時,實 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為傳體。傳者,轉也,轉受經旨, 以授於後,實聖人之羽翮,紀籍之冠冕也。至從橫之 世,史職猶存,秦并七王,而戰國有策,蓋錄而弗敘,故 節簡而為名也。漢滅嬴、項,武功積年,陸賈稽古,作《楚 漢春秋》。爰及太史談世,惟執簡,子長繼志,甄序帝勣, 比堯稱典,則位雜中賢;法孔題經,則文非元聖。故取 式《呂覽》,通號曰「紀。」紀綱之號,亦宏稱也。故《本紀》以述 皇王,《列傳》以總侯伯,《八書》以鋪正體,《十表》以譜年爵, 雖殊古式,而得事序焉。爾。其實錄無隱之旨,博雅宏 辨之才,愛奇反經之尤,條例蹖落之失,叔皮論之詳 矣。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觀司馬遷之辭,思實過半。 其十志該富,讚序弘麗,儒雅彬彬,信有遺味。至於宗 經矩聖之典,端緒豐贍之功,遺親攘美之罪,徵賄鬻 筆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觀夫《左氏》綴事,附經間出,於 文為約,而氏族難明。及史遷各傳,人始區詳而易覽, 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機,呂后攝政,班史立紀,違經失 實。何則?庖犧以來,未聞女帝者也。漢運所值,難為後 法。牝雞無晨,武王首誓;婦無與國,齊桓著「盟,宣后亂 秦,呂氏危漢」,豈惟政事難假,亦名號宜慎矣。張衡司 史,而惑同遷、固,元帝王后,欲為立紀,謬亦甚矣。尋子 弘雖偽,要當孝惠之嗣;孺子誠微,實繼平帝之體。二 子可紀,何有於二后哉!至《後漢》紀傳,發源東觀,袁張 所製,偏駁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司馬彪之詳實, 華嶠之準當,則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 《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徵,或疏闊寡要。 惟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 也。至於晉代之書,繫乎著作,陸機肇始而未備,王韶 續末而不終,干寶《述紀》,以審正得序;孫盛《陽秋》,以約 舉為能;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 的。至鄧璨《晉紀》,始立條例。又撮略漢魏,憲章殷周。雖 湘州曲學,亦有心典謨。及安國立例,乃鄧氏之規焉。 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表徵盛衰, 殷鍳興廢,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長存;王霸之跡,并 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漢之初,史職為盛。郡國文計,先 集太史之府,欲其詳悉於國體,必閱石室,啟金「匱,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