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其書。故自公卿諸侯至於群士,善惡之跡,畢集史職。 而又閭胥之政,「凡聚眾庶書其敬敏任卹者」,「族師每 月書其孝悌睦婣有學者」;「黨正歲書其德行道藝者, 而入之於鄉」大夫。「三年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舉其賢 者能者而獻其書」,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內史貳之。 是以窮居側陋之士,言行必達,皆有史傳。自史官曠 絕,其道廢壞,漢初始有丹書之約、白馬之盟。武帝從 董仲舒之言,始舉賢良文學。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善 惡之事,靡不畢集,司馬遷、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輔弼 之臣,扶義俶儻之士,皆有記錄。而操行高潔不涉於 世者,《史記》獨傳夷齊,《漢書》但述楊王孫之儔,其餘皆 略而不記。又漢時阮倉作《列仙圖》,劉向典校經籍,始 作《列仙》《列士》《列女》之傳,皆因其志尚,率爾而作,不在 正史。後漢光武始詔南陽撰作風俗,故沛、三輔有耆 舊節士之序,魯、廬江有名德先賢之讚,郡國之書,由 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異》,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 作《高士傳》,以敘聖賢之風。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 眾,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推其本源,蓋 亦史官之末事也。載筆之士,刪采其要焉。魯、沛《三輔 序讚》並亡,後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見存部而類 之,謂之「雜傳。」

《地理》

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風氣所生,剛柔輕 重,飲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變遷。是故疆理天下,物 其土宜,知其利害,達其志而通其欲,齊其政而修其 教。故曰:「廣谷大川,異制,人居其間,異俗書錄。」禹別九 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條其物產,辨其貢賦,斯之謂 也。周則《夏官》司險掌建九州之圖,周知山林川澤之 「阻,達其道路。」《地官誦訓》掌方志,以詔觀事,以知地俗。 《春官保章》「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觀祆祥。」 《秋官職方》掌天下之圖地,辨四夷、八蠻、九貉、五戎、六 狄之人,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知利害,辨九州之 圖,使同其貫。司徒掌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 以佐王擾邦國。「周知九州之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 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及土會之法。」然則其事 分在眾職,而冢宰掌建邦之六典,實總其事,太史以 典逆冢宰之治,其書蓋亦總為史官之職。漢初,蕭何 得秦圖書,故知天下要害,後又得《山海經》,相傳以為 夏禹所記。武帝時,計書既上太史,郡國地志固亦在 焉。而史遷所記,但述河渠而已。其後劉向略言地域, 丞相張禹使屬朱貢,條記風俗。班固因之作《地理志》。 其州國郡縣,山川夷險,時俗之異,經星之分,風氣所 生,區域之廣,戶口之數,各有攸序,與古《禹貢》《周官》所 記相埒。是後載筆之士,管窺末學,不能及遠,但記州 縣之名而已。晉世摯虞依《禹貢》《周官》,作《畿服經》,其州 郡及「縣分野,封略事業,國邑山陵,水泉鄉亭,城池道 里,土田,民物風俗,先賢舊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 卷,今亡。而學者因其經歷,並有記載,然不能成一家 之體。齊時,陸澄聚一百六十家之說,依其前後遠近, 編而為部,謂之《地理書》。」任昉又增陸澄之書八十四 家,謂之《地記》。陳時,顧野王抄撰眾家之言,作《輿地志》。 隋大業中,普詔天下諸郡,條其風俗物產地圖,上之 《尚書》。故隋代有《諸郡物產士俗記》一百三十一卷,《區 宇圖志》一百二十九卷,《諸州圖經集》一百卷,其餘記 註甚眾。今任、陸二家所記之內,而又別行者,各錄在 其書之上,自餘次之於下,以備地理之記焉。

《譜系》

氏姓之書,其所由來遠矣。《書》稱「別生分類」,《傳》曰:「天子 建德,因生以賜姓。」周家小史,定繫世,辨昭穆,亦史之 職也。秦兼天下,划除舊跡,公侯子孫,失其本繫。漢初 得《世本》,敘黃帝已來祖世所出,而漢又有《帝王年譜》。 後漢有《鄧氏官譜》。晉世摯虞作《族姓昭穆記》十卷,齊 梁之間,其書轉廣。後魏遷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 「又有三十六族,則諸國之從魏者。九十二姓世為部 落大人者,並為河南洛陽人。其中國士人,則第其門 閥。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縣姓。及周太祖入關諸姓 子孫有功者,並令為其宗長。仍撰譜錄,紀其所承。」又 以關內諸州為其本望。其《鄧氏官譜》及《族姓昭穆記》, 晉亂已亡,自餘亦多遺失。今錄其見存者,以為《譜系 篇》。

《簿錄》

古者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錄,以為綱紀,體制堙滅, 不可復知。孔子刪書,別為之序,各陳作者所由。韓、毛 二詩,亦皆相類。漢時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剖析條流, 各有其部,推事尋跡,疑則古之制也。自是之後,不能 辨其流別,但記書名而已。博覽之士,疾其渾漫,故王 儉作《七志》,阮孝緒作《七錄》,並皆別行,大體雖準向、歆, 而遠不逮矣。其先代目錄亦多散亡,今總其見存,編 為《簿錄篇》。

《唐劉知幾史通》

《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