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撰《春秋後語》,勒成二書,各為十卷。今行於世者,唯《後 語》存焉。案其書序云:「雖《左氏》莫能加,世人皆尤其不 量力,不度德」,尋衍之此義,自比於丘明者,當謂《國語》 非《春秋傳》也。必方以類聚,豈可嗤乎?當漢氏失馭,英 雄角力,司馬彪又錄其行事,因為《九州春秋》,州為一 篇,合為九卷。尋其體統,亦近代之《國語》也。自魏都許、 洛,三方鼎峙;晉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雖號同王者, 而地實諸侯所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傳者則規模 班、馬,創編年者則擬議荀、袁。是為《史》《漢》之體大行,而 《國語》之風替矣。

《史記》家者,其先出於司馬遷。自《五經》間行,百家競列, 事跡錯糅,前後乖舛。至遷乃鳩集國史,採訪家乘,上 起黃帝,下窮漢武,紀傳以統君臣,書表以譜年爵,合 百三十卷,因魯史舊目,名之《史記》。自是漢世史官所 續,皆以《史記》為名。迄乎東京著書,猶稱《漢紀》。至梁武 帝,又敕其群臣,上自太初,下終齊室,撰成《通史》六百 二十卷。其書自秦以上,皆以《史記》為本,而別採他說, 以廣異聞。至兩漢已還,則全錄當時紀傳,而上下通 達,臭味相依。又吳、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拔氏 列於《夷狄傳》,大抵其體皆如《史記》,其所為異者,唯無 表而已。其後元魏濟陰王暉業又著《科錄》二百七十 卷,其斷限亦起自上古,而終於宋年。其編次多放依 《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為一科,故以「科錄」為 號。皇家顯慶中,符璽郎隴西李延壽抄撮近代諸史, 南起自宋,終於陳,北始自魏,卒於隋,合一百八十篇, 號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紀傳群分,皆以類從,各附 於本國。凡此諸作,皆《史記》之流也。尋《史記》疆宇遼闊, 年月遐長,而分以紀傳,散以《書》表,每論國家一政,而 「胡」「越」相懸;敘君臣一時,而參商是隔,此為其體之失 者也。兼其所載,多聚舊記,時插雜言,世本國語國策等使覽 之者事罕異聞,而語饒重出,此撰錄之煩者也。況《通 史》以降,蕪累尤深,遂使學者寧習本書而怠窺新錄。 且撰次無幾,而殘缺遂多,可謂勞而無功,述者所宜 深誡也。

《漢書》家者,其先出於班固。馬遷撰《史記》終於今,上自 《太初》以下,缺而不錄。班彪因之,演成《后紀》,以續前篇。 至子固乃斷自高祖,盡於王莽,為十二紀、十志、八表、 七十列傳,勒成一史,目為《漢書》。昔虞、夏之典,商周之 誥,孔氏所撰,皆謂之《書》。夫以「書」為名,亦稽古之偉稱, 尋其創造,皆准子長,但不為世家,改「書」曰「志」而已。自 東漢已後,作者相仍,皆襲其名號,無所變革。唯東觀 曰「記」,三國曰「志。」然稱謂雖別,而體制皆同,歷觀自古, 史之所載也。《尚書》記周事,終秦穆;《春秋》述魯史,止定 公《紀年》,下逮於魏亡;《史記》唯論於漢。始如《漢書》者,究 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 皆精練,事甚該密,故學者尋討,易為其功,自爾迄今, 無改斯道。於是考茲六家,商榷千載,蓋史之流品,亦 窮之於此矣。而朴散淳銷,時移世異,《尚書》等四家,其 體久廢,所可祖述者,惟《左氏》及《漢書》而已。

《載言》

古者言為《尚書》,事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職。蓋桓、 文作霸,糾合同盟,春秋之時,事之大者也,而《尚書》闕 紀。秦師敗績,繆公誡誓,《尚書》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 秋》靡錄。此則言事有別,斷可知矣。逮左氏為書,不遵 古法,言與事同在傳中,然而言事相兼,煩省合理,故 使讀者尋繹不倦,覽諷忘疲。至於《史》《漢》則不然,凡所 「包舉,務存恢博,文辭之記,繁富為多。是以《賈誼》《晁錯》 《董仲舒》《東方朔》等傳,唯止錄言,罕逢載事。」夫方述一 事,得其綱紀,而隔以大篇,分其次敘,遂令披閱之者 有所懵然。後史相承,不改其轍,交錯紛擾,今古是同。 案遷、固列君臣於紀、傳,統遺逸於表、志,雖篇名甚廣, 而言獨無錄。愚謂凡為史者,宜於表、志之外,更立一 書。若人主之制冊、誥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紀傳, 悉入書部,題為「制冊章表書」,以類區別,他皆倣此。亦 猶志之有《禮樂志》《刑法志》。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 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自六義不作,文章生焉。若韋 孟《諷諫》之詩,揚雄《出師》之頌,馬卿之書《封禪》,賈誼之 《論過秦》,諸如此文,皆施紀傳。切謂宜從古詩例,斷入 書中,亦猶《舜典》列元首之歌,《夏書》包五子之詠者也。 夫能使史體如是,庶幾《春秋》《尚書》之道備矣。昔干寶 議撰晉史,以為宜准左丘明。其臣下委曲,仍為譜注, 於時議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後史之所宜 革。是用敢同有識,爰立茲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 如謂不然,請俟來哲。

《本紀》

昔汲塚《竹書》,是曰《紀年》,《呂氏春秋》肇立紀號。蓋紀者, 綱紀庶品,網羅萬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過於此乎? 及司馬遷之著《史記》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紀」名篇, 後世因之,守而勿失。譬夫行夏時之正朔,服孔門之 教義者,雖地遷陵谷,時變質文,而此道常行,終莫之 能易也。然遷之以天子為「本紀」,諸侯為「世家」,斯誠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