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撫戈從漢,遂寤明主。超然虎奮,威震趙魏。擒項,平難, 割據山川,稱孤南面。惜哉遘疑,一朝書叛。

《梁典序》
陳何之元

記事之文,其流不一。編年之作,無若《春秋》,則魯史之 書,非帝皇之籍也。按三皇之簡為三墳,五帝之策為 五典,此典義所由生也。至乃《尚書》述唐帝為堯典,虞 帝為舜典,斯又經文明據。是以典之為義久矣哉。若 夫馬史、班漢,述帝稱紀,自茲厥後,因相祖習。及陳壽 所撰,名之曰「志」,總其三國,分路揚鑣。唯何法盛《晉書》, 「變紀為典」,既云師古,在理為優,故今之所作,稱為「梁 典。」

《史贊》自古聖帝名賢贊二十七首
北周·庾信

《黃帝見廣成子》

治身紫府,問政青丘,龍湖鼎沒,丹灶珠流,疏雲櫛雨, 落木先秋,至道須極,長生可求。

《堯登壇受圖》

登壇洛汭,沉玉河湄。丹圖馭馬,綠甲乘龜。榮光上幕, 休氣連帷。雖存克讓,於見文思。

《舜舞干戚》

《平風》變律,擊石來儀。先齊七政,更服三危。朱干獨舞, 玉戚空麾。《南風》一曲,拱己無為。

《禹渡江》

三江初鑿,九谷新成。風飛鷁涌,水起龍驚。樂天知命, 無待憂生。危舟遂靜,亂楫還平。

《湯祝解網》

連珠兩起,合玉雙沉。榖為祥樹,桑成樂林。三方落網, 一面驅禽。德矣聖政,仁乎用心。

《文王見呂尚》

言歸養老,垂釣西川。岸止磻石,溪唯小船。風雲未感, 意氣怡然。有此相望,于茲幾年。

《武丁迎傅說》

虞田路斷,辭澗泉飛。躬勞版築,有弊韋衣。賢臣入夢, 天賜無違。于巖之下,遂得同歸。

《成王刻桐葉封虞》

虞叔百里,居河之汾。帝刻桐葉,天書掌文。禮以成德, 樂以歌薰。天子無戲,唐其有君。

《漢高祖置酒沛宮》

遊子思舊,來歸沛宮。還迎故老,更召歌童。雖欣入沛, 方念移豐。酒酣自舞,先歌《大風》。

《漢武帝聚書》

《獻書路廣》,藏書柱開。秦儒出谷,漢簡吹灰。芝泥印上, 玉匣封來。坐觀風俗,不出蘭臺。

《袁盎諫文帝》

千乘峻轍,六轡危行。跡迴松坂,山敘柳城。龍淵地狹, 華蓋風驚。賢臣攬轡,可謂忠貞。

《朱雲折檻》

《上書直諫》,有怙明君。先求斬馬,遂請《魚文》。身摧欄檻, 義烈風雲。應從御史,翻賴將軍。

《周公戒伯禽》

伯禽居魯,鳴玉來朝。周公政治,為國風謠。「北山有梓, 南山有喬。禮容雖備,俯仰無驕。」

《五月披裘負薪》

《披裘》當夏,俗外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禽巢欲遠, 魚沉唯深。清聲滅跡,何必山林。

《王祥扣冰魚躍》

王祥之母,鮮鱗是求。冰連釣浦,凍塞寒流。精誠有感, 無假沉鉤。二老同膳,雙魚共浮。

《孫叔敖逢蛇》

叔敖朝出,容悴還家。母氏顧訪,知埋怪蛇。爾有陰德, 陽報將加。終為楚相,卒有榮華。

《高鳳好書不知流麥》

《高鳳》好學,專心不迴。流連經笥,對翫書臺。石門雲渡, 銅梁雨來。麥流雖遠,書卷猶開。

《張良遇黃石公》

張良取履,跪授無辭。「《兵書》一卷,長者三期。昔稱韓相, 今為漢師。穀城餘石,還歸舊祠。」

《師尚父授丹書》

尚父一遇,周王是親。赤雀既下,丹書已陳。自論秉鉞, 長別垂綸。獨有磻石,留名渭濱。

《榮啟期三樂》

《榮期三樂》,唯人與年。夫子相遇,即以為賢。惟靈造化, 風雲自然。雅琴雖古,獨有鳴絃。

《夫子見程生》

程生「夫子,一遇相知。薄言傾蓋,桑陰遂移。清陽共美, 賢聖同羇。《陳詩》難別,贈絹傷離。」

《鉏麑見趙盾》

趙盾將朝,端衣整笏。鉏麑受命,衝冠怒髮。惆悵賢臣, 顧瞻城闕,利劍不抽,青槐先絕。

《蔡澤就唐生相》

《蔡澤羇旅》,唐生《決疑》。無勞神策,不問靈龜。富貴自取, 年壽須期。雖云異相,會待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