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1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跋方言》
宋·洪邁

今世所傳揚子雲《輶軒使者絕域語》,釋別國《方言》,凡 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漢成帝時劉子駿 與雄書,從取《方言》及雄答書。以予考之,殆非也。雄自 序所為文,漢史本傳但云:「經莫大於《易》,故作《太元》;傳 莫大於《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於《蒼頡》,作《訓纂》;箴莫 善於《虞箴》,作《州箴》;賦其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 於相如,作四賦。雄平生所為文盡於是矣,初無所謂 《方言》。《漢藝文志》小學有《訓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 十八篇,註云:《太元》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雜賦有 雄賦十二篇,亦不載《方言》。觀其《答子駿書》稱蜀人嚴 君平,按君平本姓莊,漢顯諱莊,改曰嚴。《法言》所稱「蜀 莊沈冥」,「蜀莊之才」「之珍」、「吾珍莊也」,皆本字,何至此而 曰嚴?又子駿只從求書,而答云必欲脅之以威,陵之 以武,則縊死以從命,何至是哉?既稱成帝時子駿與 雄書,而其中乃云孝成皇帝自相牴牾,又書稱汝潁 之間,先漢人無此語也,必漢魏之際好事者為之云。

《明分野地名郡邑同異別術》
蔡沈

百王制度,代有沿革,考究實難。況地名同異,古今混 淆尤難辯。誠以山川所留,時各有異名,而郡邑之名, 又復非古。或沿其地而異其名,或襲其名而遷其地, 或地亦遷而名亦革,是必仰觀推候,有失之弊。且如 「河東」一名也,有兗州之河東,有并州之河東。黃河北 流,故河北東路在河之東;秦漢以還,河決東下,故河 東移在并州。「河西」一名也,有雍州之河西,有涼州之 河西;「河南」一名也,有中土之河南,有沙塞之河南。銀 下諸州是也;「河北」一名也,有中國之河北,有陰山之 河北。加之百王疆理,代有不同,有指一郡言者,有指 一州言者,有指一道言者。故周之河內,異乎漢之河 內。周之河內,冀州,今河北路;漢之河內,今懷、衛二州 是也;漢之河東,異乎唐之河東。漢之河東,今河中府; 唐之河東,今河東路;古之淮南,即今淮北,宿、亳之州 是也;今之河北,乃古之河東,河北東路是也。以至淮 西一名也,有在京西,有在京東。漢立楚王,今京東西 路;唐裴度平淮西,今京北路。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 有在江南。《魏武帝紀》稱江西遂空,今淮南東路。江南, 一名也。有稱江右,江南,今金陵;江右,今中原也。山東, 一名也。有指河南言,據華山言;有指河北言,杜牧之 言此山川所留,時各異名也。嘗考歷代州郡之名,多 異於古,有履其地而不沒其名者,如有稱「河亶甲居 河」,今相州是也;《春秋》衛侯燬滅邢,今邢州也;楚子入 陳,即今陳州。「齊師滅萊」,即今萊州。「楚子圍鄭」,即今新 鄭縣。「齊侯侵蔡」,即今上蔡縣。若此之類是也。有非其 地而空存其名者,如《春秋》「吳入郢」,近今之郢州而非 也。古郢在今荊南府界,去郢州三百里。「楚人滅舒」,非 今之舒州,古舒州在廬州舒城,去舒州三百里。「楚人 滅黃」,非今之黃州,古黃州在今光州定城縣,去黃州 四百五十里。有西亳、南亳、北亳,皆非古之亳州。西亳 在洛陽偃師縣,南亳在南京谷熟縣,北亳在東京考 成縣。東楚、西楚皆非今之楚州。東楚,今平江。西楚,今 徐州。南楚,今荊州。若此之類也。是州之名既異於古 之縣名,抑又乖戾,有名同於古,而地非於古。今之酒 泉,非《左傳》「王與虢公酒泉」之邑。今之酒泉,在河西關, 夷地為酒泉郡。古之丹陽,在荊南。《左傳》:楚子為子丹 陽。今之丹陽,在江東。潤州丹陽郡。古之豫章,在江北。 《史記》:楚敗吳於豫章,今廬州也。今之豫章,在江南,今 江西隆興是。古之澶淵,在河南,會於澶淵,春秋時濮 州,今之澶淵,在河北。東路。古之南陽,在河北。《左傳》:「晉 於是始啟」南陽,今懷州也。今之南陽在河南,今京西 南路鄧州,皆晉地也。古之東陽在淮北,今之東陽在 浙西,皆吳地也。古之漢陽在陝西。漢之漢陽郡,即今 秦州,今之漢陽,古湖之漢陽軍,湖北路皆居漢水。陽 以至楚一地也。有兩方城,《左傳》楚方城在唐州北陽 縣。又楚師侵州庸方城,房州上庸縣也,漢一時也。有 兩「廣武」,漢高祖與項王對語,廣武在鄭州,又代州亦 為廣武也。當時皆英哲之辯,悠悠千載,其可考哉?前 史所載山川地名,皆本一時傳記,而遂為信史,參歷 代志必混淆。驗其名則初無異同,考其地則一彼一 此,仰觀推測,幾何而不誤哉?

《周道略總序》
闕名

「道周天下,八極殊塗,水陸畢會,交合於衢地。」故北惟 開封,南惟應天為水陸之大都會。應天東南浮馳,至 於鎮江,自鎮南浮貫常達蘇,左沿松,右泛湖,南由嘉 興以抵於杭。惟杭逆浙經嚴,及於金華,東陟於處,西 及衢,趨於廣信,及建寧至延平,西馳邵、汀,東經福、興、 泉,極於漳。惟杭渡浙,紹寧、台、溫,會於處,應天西南浮 「馳,並會於嶽,厥馳太平,過和、廬,趨黃渡武,駐於嶽,厥 浮太平,南及寧國、徽、廣德,北及和、廬,西經池、安慶、九 江,歷黃」《武》。會馳於嶽惟九江,南浮南康東及饒。 信以通浙、閩。南經南昌,東及撫州、建昌,西及瑞,南 經臨江,西及袁,南經吉安、贛、南安,過梅嶺,歷雄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