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13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三十卷目錄

 山經部彙考一水經附

  夏后氏大禹一則

  周總一則

  漢高帝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建初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山經部彙考二

  山海經晉郭璞序

  宋范成大桂海巖洞志自序

  陳令舉廬山記周必大序

  明張宣衡岳志羅洪先序

  焦賁亨嵩高志自序

  張維新華獄全集自序

  魯點齊雲山志自序 許國序

  蔣超大峨山志釋丈雪通醉序

  林材閩中三山志自序

  武夷山志原序

  俞思沖西湖志類鈔黃克謙序

  鐵舟和尚金山志釋大綱序

 山經部藝文

  讀山海經十三首    晉陶潛

  讀山海經圖       宋歐陽修

  讀山海經三首     黃省曾

 山經部紀事

 山經部雜錄

經籍典第四百三十卷

山經部彙考一水經附

夏后氏

大禹記山海經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按《隋書經籍志》。「《山海經》。相傳 以為夏禹所記。」

按《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禹父鯀者,帝頊顓之後。 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 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脅而產高密,家於西 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帝堯之時,遭洪水滔 滔,天下沉漬,九州閼塞,四瀆壅閉。帝乃憂中國之不 康,憤黎元之罹咎,乃命四嶽舉賢才,將任治水。自中」 國至於條方,莫薦人,帝靡所任。四嶽乃舉鯀而薦之 於堯。帝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四嶽曰:「等之群臣,未有 如鯀者。」堯用治水,受命九載,功不成。帝怒曰:「朕知不 能也。」乃更求之。得舜,使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觀鯀之 治水,無有形狀,乃殛鯀于羽山,鯀投于水,化為黃能, 因為羽淵之神。舜與四嶽舉鯀之子《高密》,《四嶽》謂禹 曰:「舜以治水無功,舉爾嗣考之勳。」禹曰:「俞,小子敢悉 考績,以統天意。」惟委。而已。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泝 河盡濟甄。淮,乃勞身焦思,以行七年,聞樂不聽,過 門不入,冠挂不顧,履遺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 案《黃帝中經曆》,蓋聖人所記曰:「在于九山東南尺柱, 號曰宛委,赤帝在闕,其巖之巔,承以文玉,覆以盤石, 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 登衡嶽,血白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嘯, 因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元夷蒼水使者,聞帝使丈 命于斯,故來候之。非厥歲月,將告以期。無為戲吟,故 倚歌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齋于 黃帝巖嶽之下。三月庚子,登山發石,金𥳑之書存矣。」 禹退而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發金簡之書,案金𥳑 玉字,得通水之理。復返歸嶽,乘四載以行川。始于霍 山,徊集五嶽。詩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遂巡行四瀆, 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 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 域,土地里數,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

周王案《山川圖》。

按《詩經周頌》:「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 河。」

「猶圖也」,皆信案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河自大陸之北,敷為九,祭合為一。

正義山川共為一圖,望秩山川則案圖,其餘眾川皆案圖祭之。

高帝 年得山海經

按《漢書高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經籍志》。「漢初蕭何 得秦圖書。故知天下要害。後又得《山海經》。」

後漢

明帝永平十二年賜王景山海經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按《玉海》。「永平十二年。賜 王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

章帝建初 年上幽州山川圖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玉海》,「後漢李恂拜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