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非一,而以不窮為奇,宜其說者之多也。凡人之用智有短長,其設施各異,故或膠其說於偏見,然無出所謂「三家」 者。三家之注皞最後,其說時時攻牧之短,牧亦慨然最喜論兵,欲試而不得者。其學能道春秋、戰國時事,甚博而詳。然前世言善用兵,稱曹公嘗與董、呂、諸袁角其力而勝之,遂與吳、蜀分漢而王,故魏世用兵悉以《新書》從事,其精於兵也如此。吾友聖俞乃自為注。吾知此書當與三家並傳。

《朱子語錄》曰:「歐公大段推許梅聖俞所注《孫子》,看來如何得似杜牧注底好?」

王晳注《孫子》三卷。

晁氏曰:皇朝王晳注。晳以古本校正闕誤,又為之注。仁廟時,天下久承平,人不習兵。元昊既叛,邊將數敗,朝廷頗訪知兵者,士大夫人人言「兵」 矣。本朝注解《孫武書》者,大抵皆其時人也。

何氏注《孫子》三卷。

晁氏曰:「未詳其名,近代人也。」

《明焦竑經籍志》

《兵家》

《孫子兵法》三卷。魏武帝注。

蕭吉注《孫子》三卷。

吳沈友注「《孫子》三卷。」

陳皞注《孫子》三卷。

紀燮注《孫子》三卷。

杜牧注「《孫子》三卷。」

王晳注《孫子》三卷。 賈林注《孫子》三卷。

李筌注《孫子》三卷。

梅堯臣注《孫子》三卷。

《孫子集注》十三卷。

《孫武兵法》三卷。張子尚注。

鈔《孫子兵法》一卷。魏·賈詡

《續孫子兵法》三卷。《魏武帝》。

《孫子遺說》一卷。鄭友賢:

《孫子八陣圖》一卷。

吳孫子牝《八變陣圖》二卷。

《吳孫子三十三壘經》一卷。

《孫子兵法雜占》四卷。

孫子部總論

《宋蘇軾文集》

《孫武論一》

古之言兵者,無出於《孫子》矣。利害之相權,奇正之相 生,戰守攻圍之法,蓋以百數,雖欲加之,而不知所以 加之矣。然其所短者智有餘,而未知其所以用智,此 豈非其所大闕歟?夫兵無常形,而逆為之形,勝無常 處,而多為之地。是以其說屢變而不同。縱橫委曲,期 於避害而就利;雜然舉之,而聽用者之自擇也。是故 不難於用而難于擇。擇之為難者何也?銳于西而忘 于東,見其利而不見其所窮,得其一說而不知其又 有一說也。此豈非用智之難歟?夫智本非所以教人, 智而教人者,是君子之急於有功也。變詐汨其外而 無守於其中,則是五尺童子皆欲為之,使人勇而不 自知,貪而不顧,以陷於難,則有之矣。深山大澤,有天 地之寶,無意於寶者得之。「操舟於河,舟之逆順與水 之曲折,忘于水者見之。是故惟天下之至廉為能貪, 惟天下之至靜為能勇,惟天下之至信為能詐。何者? 不役於利也。」夫不役于利,則其見之也明,見之也明, 則其發之也果。古之善用兵者,見其害而後見其利, 見其敗而後見其成,其心閑而無事,是以若此明也。 不然,兵未交而先志於得,則將臨事而惑,雖有大利, 尚安得而見之。若夫聖人則不然,居天下於貪,而自 居於廉,故天下之貪者皆可得而用;居天下於勇,而 自居於靜,故天下之勇者皆可得而役;居天下於詐, 而自居於信,故天下之詐者皆可得而使。天下之人 欲有功于此,而即以此自居,則功不可得而成。是故 君子居晦以御明,則明者畢見;居陰以御陽,則陽者 畢赴。夫然後孫子之智可得而用也。《易》曰:「介於石,不 終日,貞吉。」君子方其未發也,介然如石之堅,若將終 身焉者,及其發也,不終日而作。故曰:「不役於利,則其 見之也明;見之也明,則其發之也果。」今夫世俗之論 則不然,曰:「兵者詭道也,非貪無以取,非勇無以得,非 詐無以成,廉靜而信者,無用於兵者也。」嗟夫!世俗之 說行,則天下紛紛乎如鳥獸之相搏,嬰兒之相擊,強 者傷,弱者廢,而天下之亂何從而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