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諫曰:「夫子嗜魚,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魚,故弗受。夫 受魚而免於相,雖嗜魚而不能自給魚。毋受魚而不 免於相,則能長自給魚。此明於為人為己者也。故《老 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 故能成其私』。」又曰:「知足不辱。」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 曰:「何謂也?」對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 者怨處之。」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 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三怨可乎?」故 《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季子治亶父,巫馬期往觀化焉。見得魚,釋之。巫馬期 問曰:「得而釋之,何也?」漁者對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魚 也。」巫馬期以報孔子,曰:「季子何以至於此?」孔子曰:「丘 嘗問之以治,言曰:『誠於此者刑於彼』。季子必行此術 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

罔兩問景,曰:「昭昭者,神明也。」景曰:「非也。扶桑受謝,日 照宇宙,昭昭之光,輝燭四海,闔戶塞牖,則無由入矣。 若神明四通並流,無所不及,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 育萬物而不可為象,昭昭何足以明之?故《老子》曰:『天 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白公勝慮亂,罷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貫頤,血流至地 而弗知也。神之所用者遠,則所遺者近也。故《老子》曰: 「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牖以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 彌少。」此之謂也。

趙文子問於叔向曰:「晉六將軍,其孰先亡乎?」對曰:「中 行知氏。」文子曰:「何乎?」對曰:「其為政也,以苛為察,以切 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譬之猶廓革者也,廓 之大則大矣,裂之道也。故《老子》曰:『其政悶悶,其民醇 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景公謂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晏子往見 公,公曰:「寡人問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地 可動乎?」晏子默然不對。出見太卜曰:「昔吾見勾星在 房星之間,地其動乎?」太卜曰:「然。」晏子出,太卜走往見 公曰:「臣非能動地,地固將動也。」田子陽聞之,曰:「晏子 默然不對者,不欲太卜之死;往見太卜者,恐公之欺」 也。晏子可謂忠於上而惠於下矣。故《老子》曰:「方而不 割,廉而不劌。」

孔子觀桓公之廟,有器焉。孔子顧曰:「弟子取水,水至 灌之,其中則正,盈則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 者乎!」子貢在側曰:「請問持盈?」曰:「益而損之。」曰:「何謂益 而損之?」曰:「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日中則移,月盈而 虧。是故聰明睿知,守之以愚;多聞博辨,守之以陋;武 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儉;德施天下,守」 之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 者,未嘗不危也。故《老子》曰:「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 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武王問太公曰:「寡人伐紂取天下,吾恐後世之用兵 不休,鬥爭不已,為之奈何?」太公曰:「甚善王之問也,夫 未得獸者,唯恐其創之小也;已得之,唯恐傷肉之多 也。王若欲久持之,則塞民於兌。彼皆樂其業,供其情, 昭昭而道冥冥,以此移風,可以持天下弗失。故《老子》 曰:『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也』。」

晉阮籍步兵文集

《通老論》

聖人明於天人之理,達於「自然之分,通於治化之體, 審於『《大慎》』」之訓,故君臣垂拱,完《太素》之樸;百姓熙恬, 保性命之和。

道者,法自然而為化,侯王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易》謂 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

「三皇依道,五帝伏德,三王施仁,五霸行義,強國任智」, 蓋優劣之異,薄厚之降也。

梁劉勰文心雕龍

《諸子》

鬻熊知道,而文王諮詢;餘文遺事,錄為鬻子。子自肇 始,莫先於茲。及伯陽識禮,而仲尼訪問。爰序道德,以 冠百氏。然則鬻惟文友,李實孔師,聖賢並世,而經子 異流矣。

宋邵雍皇極經世書

《觀物外篇》

《老子道德》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

老子:知《易》體者也。

朱子曰:「康節嘗言,老子得《易》之體,孟子得《易》之用。」非也,老子自有老子之體用,孟子自有孟子之體用,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此老子之體用也。存心養性,擴充其四端,此孟子之體用也。

程子遺書

《老子》

程子曰:「老氏之言雜權詐,秦愚黔首,其術蓋有所自。 老子語道德而雜權詐,本末舛矣。申、韓、蘇、張,皆其流 之弊也。申、韓原道德之意而為刑名,後世猶或師之。 蘇、張得權詐之說而為橫縱,其失益遠矣,是以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