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輒渡河還家。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獨孤 信見其少異之曰:「聖童也。顧器大難為用耳。」

《儒學傳》:「王紹宗兄元宗隱嵩山,號太初先生,傳黃老 術。」

《藝文傳》:「盧照鄰字昇之。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 武后尚法,己獨黃老。著《五悲文》以自明。」

李白晚,好黃老。

《柳并傳》:初,并與劉太真、尹徵、閻士和受業蕭穎士,而 并好黃老。穎士常曰:「太真,吾入室者也,斯文不墜,寄 是子云。徵博聞彊識,士和鉤深致遠,吾弗逮已。」并不 受命,而尚黃老,予亦何誅。

《陳希烈傳》:「希烈,宋州人,博學,尤深黃老。」

《舊唐書傅奕傳》:「奕注《老子》,并撰《音義》。又集魏、晉已來 駁佛教者為《高識傳》十卷,行於世。」

《劉子元傳》:「少與兄知柔俱以詞學知名。自幼及長,述 作不倦,論《孝經》非。鄭元注《老子》,無河上公注。有集三 十卷。」

《元載傳》:「天寶初,元宗崇奉道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 四子之學者,載策入高科。」

《李淳風傳》:「淳風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棄官 而為道士。頗有文學,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圖》。 文集十卷,並行於代。」

《隱逸傳》:「白履忠博涉文史,著《三元精辨論》一卷,註《老 子》及《黃庭內景經》。有文集十卷。」

《儒學傳》:「陸德明,高祖親臨釋奠。時徐文遠講《孝經》,沙 門惠乘講《波若經》,道士劉進喜講《老子》,德明難此三 人,各因宗指,隨端立義,眾皆為之屈。高祖喜之,賜帛 五十匹,撰《老子疏》十五卷,行於世。」

《賈公彥傳》:「趙州李元植受《三禮》」於公彥。元植博涉漢 史及老莊諸子之說。

尹知章少勤學,嘗夢人以大鑿開其心以藥內之,自 是日益開朗,盡通諸經精義後祕書監馬懷素奏引 知章就祕書省與學者刊定經史。尤明《易》及莊老元 言之學,遠近咸來受業其有貧匱者,知章盡其家財 以衣食之。所注《孝經》《老子》《莊子》《韓子》《管子》《鬼谷子》,頗 行於時。

《隱逸傳》:盧鴻一字顥然,隱嵩山,開元六年徵至東都, 謁見不拜,宰相遣通人問其故,奏曰:「臣聞老君言,禮 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鴻一敢以忠信奉見。」 吳筠,魯中之儒士也,入嵩山為道士,久之遊天台,元 宗遣使徵之,既至,問以道法,對曰:「道法之精,無如五 千言,其諸枝詞蔓說,徒費紙劄耳。」

《老子翼》附錄:唐兵部郎李約,勉之子也,注《道德經》四 卷。其說謂世傳此書為神仙虛無言。又詆太史遷先 黃老而後六經之失,此流俗之言也。以我觀之,六經 乃黃老之枝葉爾。

《宋史李穆傳》:「穆幼能屬文,從酸棗王昭素受《易》及莊 老書,盡究其義。昭素謂曰:『子所得精理,往往出吾意 表』。」

《馮元傳》:「王旦聞其名,嘗召入,令說《論語》《老子》,群子弟 侍聽,因薦之真宗。」

《胡則傳》:「龍昌期嘗注《老子》,其說詭誕穿鑿。嘉祐中,詔 取其書。歐陽修言其異端害道,不當推獎。」

《王雱傳》:「雱作《老子訓傳》,安石以雱所著《道德經注》鬻 於市,遂得傳達於上,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 《蘇轍傳》:「轍性沉靜簡潔,為文汪洋澹泊,似其為人,不 願人知之。而秀傑之氣,終不可掩。所著《老子解》行於 世。」

《程振傳》:「初宣和崇道家之說,振侍坐東宮,從容言,孔 子以《鴟鴞》之詩為知道,其詞不過曰:『迨天之未陰雨, 綢繆牖戶』」而已。老子亦云:「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今不固根本於無事之時,而事目前區區,非二聖人 意。

《趙善湘傳》。元慶二年進士。歷觀文殿學士。所著有《老 子解》十卷。

《道學傳》:「程顥資性過人,泛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 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

張載少善談兵,范仲淹勸讀《中庸》,載讀其書猶以為 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

張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諸史百家、《老子》、浮屠之說無 所不讀。

《儒林傳》:「王昭素少篤學不仕,李穆師事焉。博通九經, 兼究莊、老。開寶中,穆薦之朝,詔赴闕,見於便殿。 洪興祖好古博學,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著《老、莊 本旨》行於世。」

程大昌篤學,於古今事靡不考究,有《易老通言》行於 世。

《文苑傳》:羅處約嘗作《黃老先六經論》,人多重之。 《隱逸傳》:萬適喜學問,精於道德經,不求仕進,專以著 述為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