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暢山谷,縱汰其心,學歸淡泊。至漢景帝,以黃帝、《老子》 義體尤深』」,改子為經,始立道學,敕令朝野悉諷誦焉。

武帝建元元年罷黜黃老之學

按:《漢書武帝本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

師古曰:「《百家》,謂諸子雜說,違背《六經》。」

按《老子翼附錄》:陳忠肅公曰:「武帝罷黃老而用儒術。」

後漢

桓帝延熹八年遣中常侍左悺管霸等之苦縣祠老子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 悺之苦縣祠老子。」「十一月壬子,使中常侍管霸之苦 縣祠老子。」按《王渙傳》,「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

武帝天監 年造制旨老子講疏

按《梁書武帝本紀》:「高祖少而篤學,洞達儒元,雖萬機 多務,猶卷不釋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老子 講疏。」

大同六年敕朱异於儀賢堂奉述高祖老子義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朱异傳》,「大同四年,遷右 衛將軍。六年,异啟於儀賢堂,奉述高祖《老子》義,敕許 之。及就講,朝士及道俗聽者千餘人,為一時之盛。」

簡文帝大寶 年御製老子義二十卷

按《梁書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既長, 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博綜儒書,善言 元理,著《老子義》二十卷,行於世。」

元帝承聖 年御製老子講疏四卷

按《梁書元帝本紀》:「世祖聰悟俊朗,天才英發,既長好 學,博綜群書,所著《老子講疏》四卷。」

按《顏氏家訓》:「梁世《莊》《老》《周易》,總謂三元。武皇、簡文,躬 自講論。周弘正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為 盛美。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惜,召置學生,親為教授。 廢寢忘食,以夜繼朝,至乃倦極愁憤,輒以講自釋。吾 時頗預末筵,親承音旨,性既頑魯,亦所不好云。」 按《性理大全》西山真氏曰:「梁元帝好元談,於龍光殿 講《老子》。」

宣帝太建 年張譏於溫文殿講老子帝幸東宮臨聽

按:《陳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張譏傳》:「譏幼聰俊, 有思理。年十四,篤好元言。高宗世歷建安王府記室 參軍,兼東宮學士。後主在東宮,令於溫文殿講莊老, 高宗幸東宮臨聽,賜御所服衣一襲。所撰有《老子義》 十一卷。」

北魏

道武帝登國 年召諸王及朝臣親為說老子

按《北魏書太祖本紀》,不載。按《毗陵王順傳》:「太祖好 黃老,數召諸王及朝臣親為說之,在坐莫不祗肅。順 獨坐寐,欠伸不顧而唾。太祖怒,廢之。」

北齊

高祖 年杜弼表上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按《北齊書高祖本紀》,不載。按《杜弼傳》,高祖命弼帶 并州驃騎府長史。弼性好名理,探味元宗,自在軍旅, 帶經從役,注《老子道德經》二卷,表上之曰:「臣聞乘風 理弋,追逸羽於高雲;臨波命鉤,引沉鱗於大壑。苟得 其道,為工其事,在物既爾,理亦固然。竊惟道德二經, 闡明幽極,旨冥動寂,用周凡聖,論行也;清淨柔弱,語 跡也。成功致治」,實眾流之江海,乃群藝之本根。臣少 覽經書,偏所篤好,雖從役軍府,而不捨遊息。鑽味既 久,斐文舋如有所見,比之前注,微謂異於舊說,情發 於中,而彰諸外,輕以管窺,遂成穿鑿。無取於遊刃,有 慚於運斤,不足破秋毫之論,何以解連環之結?本欲 止於門內,貽厥童蒙,兼以近資愚鄙,私「備忘闕,不悟 姑射凝神,汾陽流照,蓋高之聽卑,邇言在察。春末奉 旨,猥蒙垂誘,令上所注《老子》,謹冒封呈,并序如別」詔。 答云:「李君遊神冥窅,獨觀恍惚,元同造化,宗極群有。 從中被外,周應可以裁成自己及物,運行可以資用, 隆家寧國,義屬斯文。卿才思優洽,業尚通遠,息棲儒 門,馳騁元史,既啟專家之學,且暢釋老之言,戶列門 張,途通徑達,理事兼申,能用俱表,彼賢所未悟,遺老 所未聞,旨極精微,言窮深妙。朕有味二經,倦於舊說, 歷覽新注,所得已多,嘉尚之來,良非一緒。已敕殺青 編,藏之延閣。」又上一本於高祖,一本於世宗。

北周

武帝天和四年二月帝御大德殿集百僚討論老子義

按《北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四年二月戊辰。帝御大德 殿,集百僚道士沙門。討論釋老義。」

高祖武德八年冬十月幸終南山謁老子祠

按《唐書高祖本紀》:「冬十月癸酉,幸終南山,丙子謁樓 觀老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