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綱維是,孰居無事 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耶,意者其運轉 不能自止耶?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孰 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這數語甚好,是他見得方說到 此,其才高。如《老子天下篇》言:『《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 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若見 不分曉,焉敢如此道!要之,他病在雖理會得,只是不 做。」又曰:「《莊》老二書解註者甚多,竟無一人說得他本 意出,只據他臆說,某若拈出便別,只是不欲得。 『為 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督舊以為中,蓋 人身有督脈,循脊之中,貫徹上下,故衣背當中之縫 亦謂之督,皆中意也。老莊之學,不論義理之當否,而 但欲依阿於其間,以為全身避患」之計,正程子所謂 「閃奸打訛」者。故其意以為為善而近名者,為善之過 也;為惡而近刑者,亦為惡之過也。惟能不大為善,不 大為惡,而但循中以為常,則可以全身而盡年矣。然 其為善無近名者,語或似是而實不然。蓋聖賢之道, 但教人以力於為善之實,初不教人以求名,亦不教 人以逃名也。蓋為學而求名者,自非為己之學,蓋不 足道。若畏名之累己,而不敢盡其為學之力,則其為 心亦已不公,而稍入於惡矣。至謂「為惡無近刑」,則尤 悖理。夫君子之惡惡,如惡惡臭,非有所畏而不為也。 今乃擇其不至於犯刑者而竊為之,至於刑禍之所 在,乃岐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計私而害理又有 甚焉。乃欲以其依違苟且之兩間為中之所在而循 之,其無忌憚亦益甚矣。客嘗有語予者曰:「昔人以誠 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誠,則人皆可行 而無難也。」予應之曰:「誠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不誠 而中,則小人之無忌憚耳。今世俗苟偷恣雎之論,蓋 多類此,不可不深察也。」或曰:「然則《莊子》之意,得無與 子莫之執中」者類耶?曰:不然。子莫執中,但無權耳,蓋 猶擇於義理,而誤執此一定之中也。莊子之意,則不 論義理,專計利害,又非子莫比矣。蓋即其本心,實無 以異世俗鄉原之所見,而其揣摩精巧,較計深切,則 又非世俗鄉原之所及。是賊德之尤者,所以清談盛 而晉俗衰,蓋其勢有所必至,而王通猶以為非老莊 之罪,則吾不能識其何說也。 老子猶要做事在,莊 子都不要做了,又卻說道他會做,只是不肯做。 莊 周是箇大秀才,他都理會得,只是不肯做事。觀其第 四篇《人間世》及漁父篇以後,多是說孔子與諸人語, 只是不肯學孔子,所謂知者過之者也。如說「『《易》以道 陰陽,《春秋》以道名分』等語,後來人如何下得?他?直是 似快刀利斧劈截將去,字字有著落。」李公晦曰:「《莊子》 較之《老子》較平帖些。」曰:「老子極勞攘,《莊子》得些,只也 乖。莊子跌蕩,老子收斂,齊腳斂手,卻將許多道理掀 飜說,不拘繩墨。」 問:「老子與《莊子》,似是兩般說話?」曰: 「《莊子》於篇末自說破矣。」問:「先儒論《老子》,多為之出脫, 云『老子矯時之說。以某觀之,不是矯時,只是不見實 理,故不知禮樂刑政之所出,而欲去之』。」曰:「渠若識得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自不應如此。他本不 知下一節欲占一簡徑言之,然上節無實見,故亦不 脫灑。」 問:「原壤看來,也是學《老子》。」曰:「他也不似老子, 老子卻不恁地。」周莊仲曰:「卻似《莊子》。」曰:「是便是夫子 時已有這樣人了。」莊仲曰:「莊子雖以老子為宗,然老 子之學,尚要出來應世,莊子卻不如此。」曰:「莊子說得 較開闊,較高遠,然卻較虛走了。老子意思,若在老子 當時看來,也不甚喜他如此說。 莊子比老子便不 同。莊子又轉調了精神發出來麤!列子比莊子又較 細膩。」問:「《御風》之說,亦寓言否?」曰:「然。」 問:「程先生謂『莊 生形容道體之語,儘有好處。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 佳。《莊子》云:『嗜欲深者天機淺』,此言最善。又曰:『謹禮不 透者,深看《莊子》。然則莊老之學,未可以為異端而不 講之耶』』?」曰:「君子不以人廢言,言有可取,安得而不取 之?如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此語甚的當,不可盡以 為虛無之論而妄訾之也。」周謨曰:「平時慮為異教所 汨,未嘗讀《莊》老等書,今欲讀之,如何?」曰:「自有所主,則 讀之何害?要在識其意所以異於聖人者如何爾。 楊、朱之學,出於老子,蓋是楊朱曾就老子學來,故莊 列之書皆說楊朱。孟子闢楊朱,便是闢莊老了。 《莊 子》全寫《列子》,又變得峻奇。《列子》語溫純, 《列》《莊》本楊 朱之」學,故其書多引其語。莊子說:「子之於親也,命也, 不可解於心。」至臣之於君,則曰:「義也,無所逃於天地 之間。」是他看得那君臣之義,卻似是逃不得,不奈何, 須著臣服他。更無一個自然相胥為一體處,可怪!故 孟子以為無君,此類是也。 儒教自開闢以來,二帝 三王述天理,順人心,治世教民,惇典庸禮之道。後世 聖賢遂著書立言,以示後世。及世之衰亂,方外之士, 厭一時之紛拏,畏一身之禍害,耽空寂以求全身於 亂世而已。及《老子》唱其端而列禦寇,莊周、楊朱之徒 和之,孟子嘗闢之,以為無父無君,比之禽獸。然其言 易入,其教易行。當漢之初,時,君世主皆信其說,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