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春正月戊辰,詔舉人程 試,主司毋得於老、莊、列子書命題。按《呂公著傳》,科 舉罷詞賦,專用王安石經義,且雜以釋氏之說,凡士 子自一語上,非新義不得用。學者至不誦正經,唯竊 安石之書以干進,精熟者轉上第,故科舉益弊。公著 始請令禁主司不得出題老、莊書,舉子不得以申、韓、 佛書為學,經義參用古今諸儒說,毋得專取王氏。

徽宗重和元年八月詔頒御注道德經九月詔太學辟雍置道德經博士

按:《宋史徽宗本紀》:「重和元年八月辛酉,詔頒御注《道 德經》。九月丙戌,詔太學辟雍各置《內經》《道德經》《莊子》 《列子》博士二員。」

欽宗靖康元年四月詔取士禁用老子

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四月「己未,復以詩賦取 士,禁用莊、老及王安石字說。」

世宗大定 年以國子監印本老子授諸學校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國子監始置於 天德三年。後大定始置太學、府州學。老子用唐元宗 注疏。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

大定二十三年。譯經所進所譯《老子》。命頒行之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三年九月己巳。譯經所 進所譯《老子》等書。上謂宰臣曰:「朕所以令譯五經者。 正欲女直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命頒行之。

世祖至元十八年十月命參校道書留道德經餘皆焚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八年十月「己酉,張易等言, 參校道書,惟《道德經》係老子親著,餘皆後人偽撰,宜 悉焚毀。」從之。

太祖洪武七年上御注道德經

按明史官焦竑《經籍志》:「高皇帝御注《道德經》二卷。 按明太祖御製序,朕於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著 書,強為之辨論,未知後世果契高人之志與。朕雖菲 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 寶,非金丹之術也。故悉朕之丹衷,盡其知慮,意利後 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書成,因為之序。」

老子部彙考二

《漢河上公老子注二卷》

按河上公序五味辛甘不同期於適口麻絲涼燠不同期於適體學術見聞不同要於適治今夫天下所以不治者貪殘奢傲吏不能皆良民不能皆讓以及

於亂。誠使不貪矣,不殘矣,慈儉而讓矣。天下豈有不 貪不殘,慈儉而讓,乃有不治者乎?今夫儒者高仁義, 老氏不言仁義而未嘗不用仁義。儒者蹈禮法,老氏 不言禮法而未嘗不用禮法。以懦弱謙下為表,以空 虛不毀萬物為實,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而民自化焉。 故其言曰:「我有三寶,持而行之。」曰慈曰儉,曰不敢為 「天下先。」慈非仁乎?儉非義乎?「不敢為天下先」,非禮乎? 故用世之學,莫深於老氏。今儒者不務自治而虛名 之幻,內貪殘而外仁義,處奢傲而治禮文,此乃忠信 之薄而亂之首也,而老氏之所下也。

《嚴君平著道德指歸論六卷》

按谷神子序嚴君平者蜀郡成都人也姓莊氏故稱莊子東漢章和之間班固作漢書避明帝諱更之為嚴莊嚴亦古今之通語君平生西漢中葉王莽篡漢

遂隱遁煬和,蓋上世之真人也。其所著有《道德指歸 論》若干卷,陳隋之際已逸其半。今所存者止《論德》篇, 因獵其訛舛,定為六卷,而以其說目冠於端,庶存全 篇之大義爾。谷神子序。

按明劉子威序老子書註者無慮數十家獨河上公最著然莫古於嚴君平矣君平生元成間與揚子雲同時蓋隱於卜筮其術道高藐才智淵蔚辨討微邃

持論悠暢,幾識洞變,藏往知來,與鬼神謀,陰陽為使。 其為旨與老氏無間,故因其篇章,以發歸趣,以為「道 本於無。無無之無,是生於無。未始之始,是為太始。體 既無矣,不得不虛。既未有始,莫之端倪。惟無倪也,故 能周遍。虛之極也,復何所窮。故原物之生,始惟至柔。 柔者生之端,剛者生之魄。大凡勢之充滿,必始於虛。」 柔為之本,不失其初,故天道下降,地道居卑,川沖谷 虛,澤納藪萃,王公執謙,能下為貴,以卑為高,以後為 先,去泰去矜,知雄守雌,以是為國,以是為身,禍之所 去,福之所存,綿綿不絕,為天下正。重積蚤復,惟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