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八卷。鄭穆公時,隱者列禦寇 撰。東晉張湛注。唐加《沖虛真經》,宋朝又加以《至德》, 又八卷。盧重元注。

又八卷。《孫鶚注》。

又八卷。《政和御注》。

《列子釋文》二卷。

《列子統略》一卷。

《列子音義》一卷。

《列子指歸》一卷。

《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

《道家》

《列子》八篇。

劉向校中書《列子》五篇,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巨參書二篇,內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復重十二篇,《定著》八篇,《天瑞》至《說符穆王》《湯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命》篇,一推分命,楊子之書,唯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書。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東萊呂氏曰:「『《列子》所載楊朱遇老子,老子中道而歎』一章觀之,則朱受學於老子不疑,朱之言見於《列子》者固多,後人所附益為我之說,亦略可見也。」 石林葉氏曰:「《天瑞黃帝篇》,與佛書相表裡。」 呂氏曰:「《列子》多引《黃帝書》,蓋古之微言,傳久而差者。《元牝》一章,今見《老子》,此戰國、秦、漢所以並言黃老也。」

《馬端臨文獻通考》

《道家考》

張湛注《列子》八卷。

晁氏曰:鄭列禦寇撰。劉向校定八篇,云繆公時人。學本於黃帝、《老子》,清虛無為,務崇不競,其寓言與莊周類。晉張湛注唐號《沖虛真經》。景德中加至德之號。《力命篇》言壽夭不存於葆養,窮達不繫於智力,皆天之命。《楊朱》篇:「逞耳目之欲,而不卹生之危,縱酒色之娛,而不顧名之醜,是之謂制命於內。」 劉向以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言。」 予以道家之學,本謂世衰道喪,物偽滋起。或騁智力以圖利,不知張毅之走高門,竟以病殞;或背天真以殉名,不知伯夷之在首陽,因以餒終。是以兩皆排擯,欲使好利者不巧詐以干命,好名者不矯妄以失性矣,非不同也。雖然,儒者之道則異乎是,雖知壽夭窮達,非人力也,必修身「以俟焉,以為立巖牆之下而死者,非正命也;知耳目之於聲色有性焉,以為其樂也,外而不易吾內。嗚呼!以此自為,則為愛己;以此教人,則為愛人,儒者之道,所以萬世而無弊歟!」 石林葉氏曰:「《列子天瑞》《黃帝》兩篇,皆其至理之極,盡言之而不隱,故與佛書直相表裡,所謂《莊語》者也。自周穆王以後,始」 漸縱弛,談譎縱橫,惟其所欲言。蓋慮後人淺狹,難與直言正理,則設為詭辭以激之。劉向弗悟,遂以為不似一家之書,張湛微知之,至於逐事為注,則又多迷失,然能知其近佛,是時佛經到中國者尚未多,亦不易得矣。要之,讚老氏、《莊》《列》三書皆不可正以言求,其間自有《莊》語,有荒唐之辭。如佛氏至唐禪宗。自作一種語。自與諸經不類。亦此意也。

高氏《子略》曰:「太史公史殊不傳。《列子》,如莊周所載許由、務光之事,漢去古未遠也。許由、務光往往可稽,遷猶疑之。所謂禦寇之說,獨見於寓言耳。遷於此詎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敘墨翟、禽滑釐、慎到、田駢、關尹之徒,以及於周,而禦寇獨不在其列,豈禦寇者其亦所謂《鴻蒙列缺》者歟?」 然則是書與《莊子》合者十七章,其間尤有淺近迂僻者,特出於後人會稡而成之耳。至於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故有及於佛,而世尤疑之。夫「天毒之國,紀于《山海》;竺乾之師,見于《柱史》。」 此楊文公之文也。佛之為教,已見於是,何待於此時乎?然其可疑可怪者,不在此也。

《列子釋文》二卷。

晁氏曰:唐殷敬順撰。敬順嘗為當塗丞。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道家考》

《列子補註》一卷。

金趙秉文著

《焦竑經籍志》

《道家》

《列子》八卷。晉張湛注。

《列子注》八卷。《盧重元》:

《列子注》八卷。孫鶚:

《列子注》八卷。《政和御注》。

《沖虛至德經四解》二十卷。

《列子口義》八卷。林希逸。

《列子解》二十卷。江遹。

《列子通義》八卷。朱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