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於勢而不知智。《韓非子》曰:「申不害徒術而無法,公孫鞅徒法而無術。」注:《淮南子》曰:「商鞅之啟基,申子之三符。」《七略》曰:「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黃門郎張子喬正其字。」

《處子》九篇。

《史記》:「趙有劇子之言。」注:徐廣曰:按應劭《氏姓注》云:「處子。」索隱曰:「前史不記其名。」《風俗通》:漢有北海太守處興,蓋處子之後。《史記正義》:「趙有劇孟、劇辛,是有劇姓。」

《慎子》四十二篇。

《史記》:「慎到,趙人,著《十二論正義》:《慎子》十卷,戰國時處士。」《館閣書目》一卷。案:《漢志》四十二篇,今三十七篇,亡,唯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滕輔注。注:《荀子》曰:「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又曰:「慎子有見於後,無見於先。」《史記注》,徐廣曰:「劉向所定有四十二篇。」

《荀子》注:「其術本黃、老歸。刑名多明,不尚賢,不使能之道。」注:《太平御覽》引《慎子》:「昔者天子手能衣而宰夫設服,足能行而相者導進,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諺云:『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皆在亡篇。

《韓子》五十五篇。

按考證所載韓子一條今歸韓子部

《晁錯》三十一篇。

錯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與洛陽宋孟及劉帶同師呂氏,曰:「申商之學,亦世有傳授。」《唐志》,晁氏《新書》七卷。《隋志》梁有三卷。《文選賓戲注》引朝錯《新書》:太史公曰:「賈生晁錯,明申商。」注:蘇氏曰:「《錯》不足道也,而誼亦為之。」

《漢律》:不著錄

晉·《刑法志》:「秦漢舊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撰次諸國法,著《法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其律始於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踰制為雜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注:《唐六典》注:李悝集諸國刑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傳之,改法為律。呂氏曰:「具律令之名例律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漢承秦制,蕭何定律,除參、夷連坐之罪,增部主見知之條,益事律、興廐、戶三篇。」呂氏曰:三篇,總謂事之律。

合為九篇。叔孫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注:《隋志》:「漢律久亡。」

《上計律》。《周禮典路》注:《大樂》律:大胥注《尉律》:說文敘 昭帝紀注《田律》:周禮士師注《酎金律》:丁孚漢儀《漢律》,「會稽獻藙。」禮記內則注會稽郡獻鮚醬。會稽獻藙一斗,祠。司命能捕豺貀,購百錢,婦告威姑祠宗廟,丹書告民不繇。貲錢二十二,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總,綬組謂之首疁田茠草及其門首洒。賜衣者縵裘白裡,船方長為舳艫。齊人予妻婢姦曰「姘,見姅變,不得侍祠。」說文吏五日得一下沐。初學記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周禮冢人注《賊律》曰:「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周禮庶氏注掠者,唯得榜、笞、立。章帝紀與罪人交關三日以上,皆應知情。孔融傳二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漢書文帝紀注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賜告》。」高帝紀注人出一算。惠帝紀注無故入人室宅、廬舍,上人車船,牽引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罪。周禮朝士注疏云賊律《無干車》,無自後射。大司馬注疏云田律淫季父之妻曰「報。」左傳注鬥以刃傷人,完為「城旦」,其賊加罪一等,與謀者同罪。薛宣傳郭躬父弘,習《小杜律》。延年惠帝四年,除《挾書律》。文帝元年,除《收帑相坐律》《令》。二年,除《誹謗律》。愚按:律令藏於理官,故志不著錄。《風俗通》:咎陶謨:「虞始造律。」《傅子》曰:「律是咎繇遺訓。」漢令蕭何廣之。

《漢令》:不著錄

《晉·刑法志》:「漢時決事,集為《令甲》以下三百餘篇。令甲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息。」《宣帝紀》:《令甲》:「諸侯在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哀帝紀注《令甲》:「女子犯罪,作如徒。」六月,顧山遣歸。平帝紀注《金布令》甲曰:「邊郡數被兵離饑寒,夭絕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給其費。」蕭望之傳《令甲第一常符漏品》。後漢歷志著於《甲令》而稱忠。吳芮傳《令》「乙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張釋之傳注令乙騎乘車馬,行馳道中,沒入車馬。江充傳注《令》丙箠,長短有數。黃帝紀《秩祿令》:史記呂后紀注 文帝紀注《宮衛令》:張釋之傳注《金布令》:見高帝紀注後漢禮儀志注《品令》。百官表注祠令:文帝紀注《祀令》:後漢祭祀志注齋令:蔡邕表志《公令》:何並傳注功令。儒林傳序《廷尉挈令》。張湯傳光祿挈令。燕王旦傳注《樂浪挈令》:說文《廷尉板令》。應劭傳《田令》:黃香傳水令。兒寬傳「漢令張百人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蠻夷卒有。說文安帝初元五年,詔曰:「舊令制度各有科品。」注漢令今亡成帝詔曰:「今大辟之刑十有餘條,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鹽鐵論文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