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不諧合

「《顓頊歷》二十一卷,《顓頊五星歷》」十四卷。

《後漢志》:「顓頊造曆,元用乙卯。」 蔡邕論曰:「《顓帝曆術》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俱以日月起於天廟營室五度』。」 《唐志》·《大衍曆日度議》:《洪範傳》曰:「曆記始於顓帝上元太始閼蒙、攝提格之歲,畢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營室五度。」 《宋志》,祖沖之曰:「案《五紀》論,黃帝歷有四法,顓帝夏周並有二術,詭異紛然,孰識其」 正。顓帝曆元,歲在乙卯。而命《曆序》曰:「此術設年,歲在甲寅。」

《夏殷周、魯歷》十四卷。

《書正義》云:「古時真歷,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歷,雖詳於《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託為之。」 《詩正義》云:「今世有周曆、魯曆,蓋漢初為之,其交無遲速盈縮,考日食之法,而年月往往參差。」 又云:「『劉向《五紀論》載殷曆之法,惟有氣朔而已。《後漢志》: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宋祖沖之曰:『夏歷七曜西行,特違』」 眾法。劉向以為後人所造。殷歷日法九百四十,而《乾鑿度》云:「殷歷以八十一為日法。《春秋》書食有食朔者二十六。」 以周歷考之,失二十五;魯歷校之,又失十三。占術之作,皆在漢初周末。《春秋正義釋例》云:「今魯歷不與《春秋》相符,殆來世好事者為之,非真也。」 《長歷》稱「凡經傳有七百七十九日,漢末宋仲子集七歷以考《春秋》魯歷,得五百二十九日,失三百五十日。」 《唐大衍日度議》曰:「《甄曜度》及魯曆,南方有弧,無井鬼,北方有建星,無南斗。」 《中氣議》曰:「殷曆南至,常在十月晦,則中氣後天也。周曆蝕朔,差經或二日,則合朔先天也。」 《合朔議》曰:「《春秋》日蝕,有甲乙者三十四;殷曆、魯曆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 三;《周歷》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偽可知矣。晁氏曰:「夏桀在位五十二年,湯受天命,放南巢,實甲寅之歷也,是為成湯之元。不踰年而改元革命,異乎繼世之君也。」 考《靈曜命歷序》,皆本於甲寅。元漢延光二年,亶誦、施延熹平四年,馮光、陳晃皆言歷元不正,當用甲寅為元。議郎蔡邕議之曰:「曆法,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凡六家,各自有元,晃所據,則殷歷元也。」 然則甲寅為殷湯之元也審矣。古諸儒生皆以為孔子用殷甲寅歷。漢劉洪於歷最善,其表言曰:「甲寅曆於孔子時效。」 竊以《春秋緯命歷》推之,可信洪言。而《公子譜》所謂商起庚戍終戊寅者,非也。《帝王譜》謂湯元年壬寅,一行歷謂成湯伐「桀,歲在壬戌」 ,皆非也。

《漢元殷周諜歷》十七卷。

《史記·三代世表》:余讀《諜記》,黃帝以來各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十二諸侯年表》云:「讀《春秋》歷譜諜,至周厲王。」

《耿昌月行帛圖》二百三十二卷,《耿昌月行度》二卷

《後漢·曆志》賈逵論曰:「案甘露二年,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以圖儀度日月行,考驗天運狀,日月行至牽牛東井,日過度,月行十五度;至婁角,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赤道使然。此前世所共知也。」

《傳周五星行度》三十九卷。

《春秋正義》「以古今歷書推步,五星,金水日行一度,土三百七十七日行星十二度,火七百八十日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四者皆不得十二年而一終。唯木三百九十八日行星三十三度,十二年而彊。一周舉其大數,十二年而一終。」

《帝王諸侯世譜》二十卷。

《溝洫志》,王橫引《周譜》云:「定王五年。」 河徒劉杳曰:「桓譚《新論》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並效《周譜》』。」 柳芳曰:「司馬遷因《周譜》明世家,《大戴禮》有《五帝德》《帝繫篇》。」 《隋志》,《漢氏帝王譜》三卷。龜山楊氏跋《春秋公子血脈譜》,其傳本曰:「荀卿嘗仕於楚矣,不用,故退死蘭陵」 ,而史不記其歲月。以其時考之,當在周秦之間,而是書《秦譜》乃下及乎項滅子嬰之際。吾知其非荀卿氏作明矣。然自古帝王世系與夫列國之君得姓受氏。譜諜散亡。而史傳無所考據。於《春秋》之學尤闕然也。而是書旁穿曲貫。枝分派別。較然如指諸掌。非殫見洽聞者不能為也。

《日晷書》三十四卷。

司馬公《日景圖》云:「日行黃道,每歲有差,地中當隨而轉移,故周在洛邑,漢在潁川陽城,唐在汴州浚儀。」

《許商算術》二十六卷。

《溝洫志》:「博士許商,治《尚書》,善為算,能度功用。」

《九章算術》:不著錄

《周禮保章氏》九數,鄭司農云:「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句股。」疏曰:方田以下,皆依九章算術,而言,重差、夕桀句股,此漢法增之。《後漢·鄭元傳》通《九章算術》。注:周公所作,凡九篇。馬續傳善《九章》算術,並無重差。《夕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