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2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五十六卷目錄

 諸子部彙考十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二道家 法家 名家

經籍典第四百五十六卷

諸子部彙考十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二

道家

《鬻子》一卷。

晁氏曰:楚鬻熊撰。按《漢志》云「為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為楚祖」 ,凡二十二篇,今存者十四篇,唐逄行珪注,永徽中上於朝,敘稱見文王時,行年九十,而書載周公封康叔事,蓋著書時百餘歲矣。石林葉氏曰:世傳《鬻子》一卷,出祖無擇家,《漢藝文志》本二十二篇,載之道家。鬻熊,文王所師,不知何以名道家,而小說家亦別出十九卷,亦莫知孰是,又何以名《小說》。今一卷止十四篇,本唐永徽中逄行珪所獻,其文大略古人著書,不應爾。廖仲容《子抄》云六篇,馬總《意林》亦然。其所載辭,略與行珪先後差不倫,恐行珪書或有附益云。

巽岩李氏曰:《藝文志》二十六篇,今十四篇。《崇文總目》以為其八篇亡,特存此十四篇耳。某謂劉向父子及班固所著錄者,或有他本,此蓋後世所依託也。熊既年九十始遇文王,胡乃尚說三監曲阜時何耶?又文多殘闕,卷第與目篇皆錯亂,甚者幾不可曉,而注尤謬誤。然不敢以意刪定,姑存之以俟考。

高氏《子略》曰:魏相奏記載霍光曰:文王見鬻子,年九十餘,文王曰:「『噫老矣』。鬻子曰:『君若使臣捕武逐麛,臣已老矣;若使坐策國事,臣年尚少』。文王善之,遂以為師。」 今觀其書,則曰:發政施仁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不求而得謂之信,除天下之害謂之仁。其所以啟文王者決矣。其與太公之遇文王,有相合者,太公之言曰:「君有六字,仁、義、忠、信,勇、謀。」 又曰:「鷙鳥將擊,卑飛翩翼;武狼將擊,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 尤決於啟文王者矣。非二公之言,殊相經緯,然其書辭意,大略淆雜,是亦漢儒之所綴輯者乎?太公又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奇矣。《藝文志》敘鬻子名熊,著書二十二篇,今一卷六篇。唐柳伯存嘗言,子書起於鬻熊,此語亦佳,因錄之。永徽中,逄行珪為之序曰:「《漢志》所載六篇,此本凡二十四篇,予家所傳乃十有二篇。」 陳氏曰:「《漢志》云二十二篇,今書十五篇,陸佃農師所校,唐鄭縣尉逄行珪注,止十四篇。」 蓋中間以二章合而為一,故視陸本又少一篇。此書甲乙篇次,皆不可曉,二本前後亦不同。姑兩存之。

《老子道德經》。

按通考所載老子道德經凡二十條今皆歸老子部

李暹注《文子》十二卷。

晁氏曰:右李暹注。其傳曰:「姓辛,葵丘灘上人,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本受業於老子,錄其遺言為十二篇」 云。按劉向錄《文子》九篇而已。《唐志》錄暹注,與今篇次同,豈暹析之歟?顏籀以其與孔子並時,而稱周平王問,疑依託者。然三代之書,經秦火幸而存者,其錯亂參差類如此。《爾雅》,周公作也,而有張仲孝友;《列子》,鄭穆公時人,而有「子陽餽粟」 是也。李暹師事僧般若流支,蓋元魏人也。

河東柳氏《辯文子》曰:「文子《書》十二篇。其傳曰老子弟子。」唐有徐靈府注,又有李暹《注》《訓》,或謂「其書錄老子遺言。」 其辭有若可取,其旨意皆本《老子》。然考其書,蓋駮書也。其渾而類者少,竊取它書以合之者多。見孟子輩數家皆見剽竊,嶢然而出其類。童曰嶢音堯山高貌其意緒文辭,叉牙相抵而不合,不知人增益之歟?或者眾為聚斂以成其書歟?然觀其往往有可立者,又頗惜之,閔其為之也勞。今刊去謬惡亂雜者,取其似是者,又頗為發其意,藏於家。

《高氏子略》曰:天寶中以文子為《通元真經》,柳子厚為刊去謬亂,頗發其意。子厚所刊之書,世不可見矣。今觀其言曰:「神者智之淵,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則心平。」 又曰:「上學以神聽之,中學以心聽之,下學以耳聽之。」 又曰:「貴則觀其所齊,富則觀其所欲,貧則觀其所愛。」 又曰:「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此亦學之一臠也。

周氏《涉筆》曰:文子一書,誠如柳子厚所云駮書也。然不獨其文聚斂而成,亦黃、老名法。儒、墨諸家各以其說入之,氣脈皆不相應,其稱「平王」 者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