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31

此页尚未校对

子其意以為黃老之道內足以修身,外足以治國者,分為二十門。

《元真子外篇》三卷。

陳氏曰:唐隱士張志和撰。《唐元真子》十二卷,今纔三卷,非全書也。

法家

《管子》。

按通考所載管子一條今歸管子部

《商子》:

按通考所載商子一條今歸商子部

《慎子》一卷。

陳氏曰:趙人慎到撰。《漢志》四十二篇,先於申、韓,申、韓稱之。《唐志》十卷,滕輔註。今麻沙刻本纔五篇,固非全書。按莊周、荀卿皆稱田駢、慎到。到,趙人;駢,齊人,見於《史記》列傳。今《中興館閣書目》乃曰瀏陽人。瀏陽在今潭州,吳時始置縣,與趙南北了不相涉。蓋据書坊所稱,不知何謂。《崇文總目》言三十七篇。周氏《涉筆》曰:「稷下能言者,如慎到,最為屏去繆悠,剪削枝葉,本道而附於情,主法而責於上,非田駢尹文之徒所能及。五篇雖簡約,而明白純正,統本貫末。如云天下無一貴,則理無由通,故立天子以為天下君,不擇其下為下,易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謂大上,人不得其以自為也,則上不取用焉。化而使之為我,則」 莫可得而用矣。自古論王政者,能及此鮮矣。又云:「君舍法而以身治,則誅賞予奪,從君心出,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 今通指《慎子》為刑名家,亦未然也。《孟子》言王政不合,慎子述名法不用,而騶忌一說遇合,不知何所明也。

《韓子》二十卷。

晁氏曰:韓非撰。非,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作《孤憤》《五蠹》《說林》《說難》十萬餘言。秦王見其書,歎曰:「得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急攻韓,得非書凡五十五篇,太史公以為大要皆原於《老子》道德之意。餘詳《韓非子》部。

名家

《尹子》二卷。

晁氏曰:周尹文撰,仲長氏所定。序稱文當齊宣王時,居稷下,學於公孫龍,龍稱之。而《前漢·藝文志》敘此書在龍書上,顏師古謂「嘗說齊宣王,在龍之前。《史記》云:『公孫龍客於平原君,君相趙惠文王。文王元年,齊宣沒已四十餘歲矣』。」 則知文非學於龍者也。今觀其書,雖專言刑名,然亦宗六藝。數稱仲尼,其叛道者蓋鮮。豈若龍之不宗賢聖,好怪妄言哉!李獻臣云:「仲長,氏統也。熙伯,繆襲字也。」 《傳》稱統卒於獻帝遜位之年,而此云「黃初未到京師」 ,豈史之誤乎?此本富順李氏家藏書謬誤,殆不可讀,因為是正其甚者,疑則闕焉。

《高氏子略》曰:「班固《藝文志名家者流錄》:《尹文子》。其書言大道,又言名分,又曰仁義禮樂,又言法術權衡,大略則學老氏而雜申韓也。其曰『民不畏死,由過於刑罰者也。刑罰中則民畏死,畏死則知生之可樂,知生之可樂,故可以死懼之。此有希於老氏者也。又有不變之法,理眾之法,平準之法,此有合於申韓。然則其』」 學雜矣,其學淆矣,非純乎道者也。仲長統為之《序》,以子學於公孫龍。按龍客於平原君,趙惠文王時人也。齊宣王死,下距趙王之立四十餘年矣,則子之先於公孫龍為甚明,非學乎此者也。晁氏嘗稱其宗六藝,數稱仲尼,熟攷其書,未見所以稱仲尼宗六藝者,僅稱誅少正卯一事耳。嗚呼,士之生於春秋、戰國之間,其所以薰蒸染習,變幻捭闔,求騁於一時,而圖其所大欲者,往往一律而同歸。其能屹立中流,一掃群異,學必孔氏,言必《六經》者,孟子一人而已。

容齋洪氏《隨筆》曰:「尹文子文僅五千言,議論亦非純本黃老者。詳味其言,頗流而入於兼愛。《莊子》末序天下之治方術者曰:『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鈃尹文聞其風而悅之,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 ,蓋亦盡其學云。荀卿非十二子,有宋鈃而文不預。又別一書曰:「《尹子》五卷,共十九篇」 ,其言論膚淺,多及釋氏,蓋晉宋時細人所作,非此之謂也。《周氏涉筆》曰:「尹文子,稷下能言者,劉向謂其學本莊老,其書先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以名為根,以法為柄,芟截文」 義,操制深實。必謂聖人無用於救時,而治亂不係於賢不肖。蓋所謂尊主權,聚民食,以富貴貧賤斡動宇宙,其為法則然,蓋申、商、韓非所共行也。《老子》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無事云者,翕張與奪,老氏所持術也。《尹文子》說之,以為用名法權術,而矯抑殘暴之情,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