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遠必得之傳聞,故因用之,要恐非實耳。然亦不害。學者觀其意焉可也。

溫公集註《太元經》十卷。

晁氏曰:司馬光《君實集》。漢宋衷《解詁》,吳陸績《釋文》,晉范望《解贊》,唐王涯註《經》及《首測》,宋惟幹《通註》,陳漸演,元吳祕《章義》七家為此書,自慶曆至元豐凡三十年始成。其直云「宋者,衷也;小宋者,惟幹也。惟、幹、漸、祕,皆國朝人。」溫公說元曰:「班固稱諸儒或譏揚雄非聖人而作《經》,猶春秋吳、楚之君,僭號稱王。余亦私怪雄不贊《易》,而別為元《易》之道,其於天人之蘊備矣,而雄豈有以加之。」乃更為一書,且不知其焉所用之,故,亦不謂雄宜為《元》也。及長,學《易》,苦其幽奧難知,以為「《元》者賢人之書,較於《易》,其義必淺,其文必易。夫登喬山者必踐於坱埤,適滄海者必沿於江漢,故願先從事於《元》,以漸進於《易》,庶幾乎其可跂而望也。」於是求之積年,始得觀之初則溟涬漫漶,略不可入,乃研精易慮,屏人事而細讀之數十過,參以首尾,稍得窺其梗概,然後喟然置書,嘆曰:「嗚呼!揚子雲真大儒者邪!孔子沒後,知聖人之道者非子雲而誰?孟、荀殆不足擬,況其餘乎!」觀元之書,明則極於人,幽則盡於神,大則包宇宙,細則入毛髮,合天地人之道以為一。究「其根本,示人所出,胎育萬物,而兼為之母。若地履之而不可窮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蓋天下之道,雖有善者,蔑不易此矣。考之於渾元之初而元已生,察之於當今而元非不行,窮之於天地之季而元不可亡。叩之以萬物之情而不漏,測之以鬼神之狀而不違,概之以《六經》之言而不悖,藉使聖人復生,視元必釋然而笑,以為得己之心矣。乃知「元」者以贊《易》也,非別為書以與《易》角逐也,何歆固知之之淺而過之之深也。

陳氏曰:《集》取宋衷以下七家之說,而斷之以己意。

《太元釋文》一卷。

陳氏曰:相傳自侯芭、虞翻、宋衷、陸績互相增損,非後人所作也。吳祕嘗作《音義》,豈即此耶?

《元解》四卷,《元歷》一卷。

陳氏曰:右丞襄陵許翰崧老撰。所解十一篇,通溫公註為十卷,倣韓康伯註《繫辭》合王弼為全書之例也。大抵《元首》如《彖》,《贊》如《爻》,《測》如《象》,《文》如《文言》,《攡》《瑩》《掜》《告》如《繫辭》,《數》如《說卦》,《衝》如《序卦》,《錯》如《雜卦》之類。其於《易》也,規規然擬之勤矣。《太元歷》者,亦翰所傳,云溫公手錄,不著何人作。

《易元星紀圖》一卷。

晁氏曰:從父《詹事公》撰。以溫公《元歷》及邵康節《太元準易圖》合而譜之,以見揚雄以首準卦,非出私意,蓋有星候為之機括。且辯正古今諸儒之失,如羨不當準《臨夷》,不當準《大壯》之類,凡此難與諸家口舌爭,觀譜則彼自屈矣。此譜元所以作也。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儒家考》

《太元經》註 卷。

《王涯注》,「葉杰亦有此書。」

《揚子發微》一卷。

《太元箋贊》一卷。

俱金趙秉文著

《揚子折衷》 卷。

彰德崔銑著

揚子部總論

《唐柳宗元揚子新註》

《學行篇》

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云:「金口木舌鐸也。」使諸儒駕孔子之說,用如木鐸也。

《修身篇》

熒魂曠枯,糟莩曠沈,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

云:「熒,明也。熒魂司目之用者也。糟當為精。」莩如葭莩之莩,目精之表也。言魂之熒明,曠久則枯,精之輕浮,曠久則沈,不目日月,目之用廢矣,以至於索塗冥行而已矣。 又云:「糟當為精,言盲矇之患,神光久曠則枯,目精久曠則沈,是以杖擿地而求路,冥冥然行矣。」

《孝行篇》

「勤勞」則過於阿衡。

云:「阿衡之事,不可過也」,過則反。

「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其庶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