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云:「揚子極陰陽之數」,此言知漢祚之方半耳。

《宋程子遺書》

《諸子》

林希嘗謂:「揚雄為祿隱,揚雄後人只為見他著書,便 須要做他是怎生做得是?」因問:「如《劇秦論》莫不當作?」 曰:「或云:『非是美之,乃譏之也。然王莽將來族誅之,亦 未足道,又何足譏?譏之濟得甚事』!」或云:「且以免死,然 已自不知『明哲煌煌』之義,何足以保身!作《太元》。本要 明《易》,卻尤晦於《易》,其實無益。真『屋下架屋,床上疊床』, 他只是於《易》中得一數為之,於曆法雖有合,只是無 益。 《太元》中首中陽氣潛萌於黃宮,信無不在乎中 養首一。藏心於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於淵,神不外 也』。揚子雲之學,蓋嘗至此地位矣。」 問:「太元之作如 何?」曰:「是亦贅矣。必欲撰元,不如明《易》。邵堯夫之數似 元而不同,數只是一般,但看人如何用之」,雖作十元 亦可,況一元乎? 漢儒之中,吾必以揚子雲為賢,然 於出處之際,不能無過也。其言曰:「明哲煌煌,旁燭無 疆,孫于不虞,以保天命。」「孫于不虞」則有之,「旁燭無疆」 則未也。光武之興,使雄不死,能免誅乎?觀於朱泚之 事可見矣。古之所謂言遜者,迫不得已,如《劇秦》《美新》 之類,非得已者乎? 揚子雲云:明哲煌煌,旁燭無疆, 晦其蹈亂,無先知之明也。其曰「孫于不虞,以保天命」, 欲以苟容為全身之道也。使彼知聖賢見幾而作,其 及是乎? 世之議子雲者,多疑其投閣之事。以《法言》 觀之,蓋未必有。又天祿閣,世傳以為高百尺,宜不可 投。然子雲之罪,特不在此。黽勉於莽、賢之間,畏死而 不敢去,是安得為大丈夫哉! 揚子言:老子言道德 則有取,至如搥提仁義,絕滅禮樂,則無取。若以剖斗 折衡,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為救時反本之言為可取, 卻尚可恕。如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 義,失義而後禮」,則自不識道,已不成言語。卻言其言 道德有取,此自是揚子不見道處。又謂「學行之上也, 名譽以崇之。」皆揚子雲之失。

《楊時龜山文集》

《揚雄》

揚雄云:「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其言終 有病,不如孟子言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為 無病。蓋博學詳說,所以趨約,至於約,則其道得矣。謂 之守以卓,約於多聞多見之中將何守?見得此理分 明,然後知孟子之後其道不傳,知孟子所謂「天下可 運於掌」為不妄。

揚子雲「作《太元》」,只據他立名便不是,既定卻三方、九 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不知如何相錯得?八卦所以 可變而為六十四者,只為可相錯,故可變耳。惟相錯, 則其變出於自然也。

《朱子語錄》

《揚子》

「揚子雲出處非是當時善去,亦何不可?」 問:「揚子『避 礙通諸理』之說,是否?」曰:「大概也似只是言語有病。」問: 「莫是『避』字有病否?」曰:「然。少間處事,不看道理當如何, 便先有個依違閃避之心矣。 學之為王者事,不與 上文屬,只是言人君不可不學底道理。所以下文云: 『堯舜禹湯文武汲汲,仲尼皇皇,以數聖人之盛德』。猶 且如此。」問:「仲尼『皇皇』如何?」曰:「『夫子雖無王者之位,而 有王者之德,故作一處稱揚。 『德隆則晷星,星隆則 晷德;晷,影也,猶影之隨形也。蓋德隆則星隨德而見; 星隆則人事反隨星而應。 揚子云:『月未望則載魄 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其愬於日乎』』!」「載』者,加載之載。 如《老子》云:『載營魄』,《左氏》云:『從之載』,正是這個『載』」字。諸 家都亂說,只有古註解云:「月未望則光始生於西面, 以漸東滿;既望,則光消虧於西面,以漸東盡。」此兩句 略通,而未盡此兩句,盡在「其愬於日乎」一句上。蓋以 日為主,月之光也;日載之,光之終也。日終之載,猶加 載之載。蓋初一二間時,日落於酉,月是時同在彼。至 初八九,日落在酉,則月已在午。「至十五日相對,日落 於酉而月在卯,此未望而載魄於西。蓋月在東而日 在西,日載之光也。及日與月相去逾遠,則光漸消而 魄生,少間月與日相蹉過,日卻在東,月卻在西,故光 漸至東盡而魄漸復也。」當改古注云:「『日加魄於西面, 以漸東滿;日復魄於西面,以漸東盡。其載也,日載之; 其終也,日終之』。皆繫於日。」又說:「『秦周之士,貴賤拘肆, 皆繫於上之人,猶月之載魄終魄,皆繫於日也』。故曰: 『其愬於日乎,其載其終,皆向日也』。」溫公云:「『當改『載魄』 之魄作胐』。都是曉其說不得。 雄之學似出於老子, 如《太元》曰:『潛心於淵,美厥靈根』。測曰:『潛心於淵,神不 昧也』。」乃老氏《說話》。問:「太元分贊於三百六十六日下, 不足者乃益以踦贏,固不是。如《易》中卦氣如何?」曰:「此 出於京房,亦難曉。如《太元》中推之,蓋有氣無朔矣。」問: 「伊川亦取雄《太元》中語,如何?」曰:「不是取他,言他地位 至此耳。」 問:「太元如何?」曰:「『聖人說天一地二,天三地 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甚簡易。今《太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