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劉歆所器,及聞作《經》,以為必覆醬瓿。吾始以文章得 譽,晚談史傳,由是減價。其自感概如此。」

《唐國史補》:「王相注《太元經》,常取以卜,自言所中多於 《易》筮。」

《宋史陳漸傳》:「漸字鴻漸,咸平初,仕為天水縣尉。時學 者罕通揚雄《太元經》,漸獨好之。著書十五篇,號《演元》, 奏之,召試學士院,授儀州軍事推官。」

《張揆傳》:揆字貫之,歷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年不出 戶讀《易》,因通揚雄《太元經》。陳執中安撫京東,薦揆經 明行淳,召為國子監直講,徙諸王府侍講。以尚書度 支員外郎直史館、荊王府記室參軍。府罷,權三司戶 部判官。上所著《太元集解》數萬言。詔對邇英閣,令揲 蓍,得斷首,且言:「斷首準《易》之夬,蓋以陽剛決陰柔,君 子進、小人退之象。」仁宗悅,擢天章閣待制。

《王拱辰傳》:「拱辰為學士承旨兼侍讀,帝於邇英閣置 《太元經》蓍草,顧曰:『朕每閱此,卿亦知其說乎』?」拱辰具 以對,且曰:「願陛下垂意六經,旁采史冊,此不足學。」 《劉才邵傳》其上世,鶚太宗召見,未及用而卒。常憤五 季文辭卑弱,倣揚雄《法言》,著《法語》八十一篇行世。 《隱逸傳》:孔旼喜讀書,為《太元圖》張壁上,外列方州部 家,而規其中心空之無所。書曰:「《易》所謂寂然不動者。」 與此無異也。

《章察傳》:「察字隱之,成都雙流人。博通經學,尤長《易》太 元,著《發隱》三篇,明用蓍之法,知以數寓道之用,三摹 九據始終之變。」

《金史趙秉文傳》:「著《揚子發微》一卷,《太元箋贊》六卷。」 《元史吳澄傳》:「澄嘗校正《太元經》。」

《明外史東湖樵夫附傳》:「建文亡臣梁中節好讀《太元》, 後去為道士。」

揚子部雜錄

《後山詩話》:「莊、荀皆文士而有學者,其說劎成《相賦》篇 與屈《騷》何異?揚子雲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 苦而詞艱。善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 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搏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子雲 惟好奇,故不能奇也。」

《丹鉛總錄》:「孫明復曰:『揚子雲《太元》非準,《易》乃明天人 始終之理,君臣上下之分,蓋疾莽而作也。桓譚曰:『是 書也,可以大《易》準』。班固曰:『經莫大於《易》,故作《太元》』。使 子雲被僭經之名,二子之過也』。」

《文選注》引《法言》曰:「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原也 過以浮,如也過以虛。過浮者蹈雲天,過虛者華無根。 然原上援稽古,下引鳥獸,其著意於虛長卿亮不可 及』。」今《法言》無此條。

《揚子五百篇》論孔子因女樂去魯,曰:「不聽政諫,不用 雉噫。」《雉噫》,猶歌嘆之聲,《梁鴻五噫》之類也。《琴操》曰: 「季桓子受齊女樂,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師 己送之曰:『夫子則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 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優哉游哉,聊 以卒歲』。此即《雉噫之歌》也。」《衝波傳》云:「孔子相魯,齊人 懼而欲敗其政,選齊國好女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 容璣。季」《桓子語》「魯君為周道游館,孔子乃行,睹雉之 飛鳴,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色斯舉矣。翔而後集。 因為《雉噫》之歌曰:『彼婦之扣,可以出奏。彼婦之謁,可 以死北。優哉游哉,聊以卒歲』』。」揚子所云雉噫者指此。 唐人學宮碑文云:「聆鳳哀於南楚,歌雉噫於東魯。」亦 用揚子之語也。今本無「雉」字,故詳具之,以廣異聞。 弇州山人《藝苑巵言》:「孔子曰:『辭達而已矣』。揚雄氏避 其達而故晦之,作《法言》,非聖人意也。」

《子虛》《上林》,材極富,辭極麗,而運筆極古雅,精神極流 動,意極高,所以不可及也。子雲「有其筆而不得其精 神流動處。」

凡子雲之為賦」、「為元」、為「《法言》其「旁搜酷擬,沈想曲換」, 亦自性近之耳,非必才高也。

揚子部外編

弇州山人宛委餘編:「自古文章之士,稱以仙去者,理 或有之。予覽《真誥》諸書,按孔子為太極上真公,治九 嶷山,一云廣桑山真君。揚子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