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四十六卷目錄

 文中子部彙考一

  隋文帝開皇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文中子部彙考二

  隋王通中說宋阮逸序

  王通元經唐薛收序

 文中子部彙考三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儒家考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儒家

 文中子部總論

  宋程子遺書論文中子

  朱子語錄論文中子

  朱子文集王氏續經說

 文中子部雜錄

經籍典第四百四十六卷

文中子部彙考一

文帝開皇 年河汾王通著中說二卷元經十卷稱為文中子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宋邵博《聞見後錄》,司馬 文正公作《文中子補傳》曰:「文中子王通,字仲淹,河東 龍門人。六代祖元則,仕宋,歷太僕、國子博士。兄元謨 以將略顯,而元則用儒術進。元則生煥,煥生蚪。齊高 帝將受宋禪,誅袁粲,蚪由是北奔魏,魏孝文帝甚重 之,累官至并州刺史,封晉陽公,諡曰穆。始家河、汾之 間。」蚪生彥,官至同州刺史。彥生傑,官至濟州刺史,封 安唐公,諡曰獻。傑生隆,字伯高。隋開皇初,以國子博 士待詔雲龍門。隋文帝嘗從容謂隆曰:「朕何如主?」隆 曰:「陛下聰明神武,得之於天,發號施令,不盡稽古。雖 負堯舜之資,終以不學為累。」帝默然有間,曰:「先生,朕 之陸賈也,何以教朕?」隆乃著《興衰要論》七篇奏之。帝 雖稱善,亦不甚達也。歷昌樂、猗氏、銅川令,棄官歸教 授,卒於家。隆生通,自元則以來,世傳儒業。通幼明悟 好學,受《書》於東海李育,受《詩》於會稽夏璵,受《禮》於河 東關朗,受《樂》於北平霍汲,受《易》於族父仲華。仁壽三 年,通始冠,西入長安,獻《太平十二策》。帝召見,嘆美之, 然不能用。罷歸,尋復徵之。煬帝即位,又徵之,皆稱疾 不至。專以教授為事,弟子自遠方而至者甚眾。乃著 《禮論》二十五篇、《樂論》二十篇,《續書》百有五十篇,《續詩》 三百六十篇、《元經》五十篇、《贊易》七十篇,謂之《王氏六 經》。司徒楊素重其才行,勸之仕,通曰:「汾水之曲,有先 人之敝廬在,足以庇風雨,薄田足以具餰粥。願明公 正身以治天下,使時和年豐,通也受賜多矣,不願仕 也。」或譖通於素曰:「彼實慢公,公何敬焉!」素以問通,通 曰:「使公可慢,則僕得矣;不可慢,則僕失矣。得失在僕, 公何與焉!」素待之如初。右武侯大將軍賀若弼嘗示 之射,發無不中。通曰:「美哉藝也!君子志道,據德依仁, 然後游於藝也。」若弼不悅而去。通謂門人曰:「夫子矜 而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納言蘇威好畜古器,通曰: 「昔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物。」太學博士劉炫 問《易》,通曰:「聖人之於《易》也,沒身而已矣,況吾儕乎!」有 仲長子光者,隱於河渚,嘗曰:「在險而運奇,不若宅平 而無為。」通以為知言,曰:「名愈消,德愈長,身愈退,道愈 進,若人知之矣。」通見劉孝標《絕交論》曰:「惜乎舉任公 而毀也,任公不可謂知人矣。」見《辨命論》曰:「人事廢矣。」 弟子薛收問:「恩不害義,儉不傷禮,何如?」通曰:「是漢文 之所難也。廢肉刑,害於義,省之可也;衣弋綈,傷於禮, 中焉可也。」王孝逸曰:「天下皆爭利而棄義,若之何?」通 曰:「舍其所爭,取其所棄,不亦君子乎?」或問人之善,通 曰:「知其善則稱之,不善則對」曰:「未嘗與久也。」賈瓊問 息謗,通曰:「無辯。」問止怨,通曰:「不爭。」故其鄉人皆化之 無爭者。賈瓊問群居之道,通曰:「同不害正,義不傷物。 古之有道者,內不失真,外不殊俗,故全也。」賈瓊請絕 人事,通曰:「不可。」瓊曰:「然則奚若?」通曰:「莊以待之,信以 應之,求者勿拒,去者勿追,沉如也則可。」通謂姚義能 交,或曰:「簡。」通曰:「茲所以能也。」又問廣,通曰:「廣而不濫, 茲又所以為能。」又謂:「薛收善接小人,遠而不疏,近而 不狎,頹如也。」通嘗曰:「封禪非古也,其秦、漢之侈心乎!」 又曰:「美哉,周公之智深矣乎!寧家所以安天下,有我 所以厚蒼生也。」又曰:「易樂者必多哀,輕施者必好奪。」 又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重斂之國,其財必貧。」又曰: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也。」又曰:「我未見得謗 而喜,聞譽而懼者。」又曰:「昏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又曰: 「居近而識遠,處今而知古,其惟學乎!」又曰:「輕譽苟毀, 好憎而尚怒,小人也。」又曰:「『聞謗而怒者,讒之階也。見 譽而喜者,佞之媒也』。絕階去媒,讒佞遠矣。」通謂江北 黃公善醫,先飲食「起居而後藥,謂汾陰侯生善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