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4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祖使賦《安樂宮》,援筆立成。累遷散騎常侍。有集三卷,隋已亡其二,今所存十數詩而已。杜少陵嘗《贈李太白》詩,首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今觀此集,白蓋過之遠矣。甫之慎許可乃如此。

《稽聖賦》三卷。

陳氏曰:北齊黃門侍郎琅邪顏之推撰。其孫師古註。蓋擬《天問》而作。《中興書目》稱為李淳風註。

《唐太宗集》三卷。

陳氏曰:唐太宗皇帝本集四十卷。《館閣書目》但有詩一卷,六十九首而已。今此本第一卷賦四篇,詩六十五首;後二卷為碑銘書詔之屬,而訛謬頗多。世所傳太宗之文見於石刻者,如《帝京篇》《秋日效庾信體詩》《三藏聖教序》皆不在。又《晉書》紀、傳論稱「制曰」 者四,皆太宗御製也。今獨載宣、武二《紀論》,而陸機、王羲之《傳論不預焉。〈宣紀論〉》復重出,其它亦多有非太宗文者,雜廁其中者,非善本也。

《東皋子》五卷。

陳氏曰:唐大樂丞太原王績無功撰。文中子王通仲淹之弟也。仕隋為正字。嗜酒簡放,不樂仕進,晚以太樂吏焦革善釀,求為其丞,不問流品,亦阮嗣宗「步兵」 之意也。革死,乃歸於所居,立杜康祠,為文祭之,以焦革配,自號「東皋子。」 其友呂才鳩訪遺文,編成五卷,為之序。有《醉鄉記》傳於世。其後陸淳又為之序。

周氏《涉筆》曰:「舊傳四聲,自齊、梁至沈、宋,始定為唐律。然沈、宋體製,時帶徐、庾,未若王績剪裁鍜鍊,曲盡清元,真開跡唐詩也。如云:『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琴曲唯留古,書名半是經』。《九月九日》一篇:『野人迷節候,端坐隔塵埃。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映巖千段發,臨浦萬株開。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蓋淵明古體」 ,蟠屈入八句中,渾然天成,又唐末諸家所不能也。無功放逸傲世,而詩句如此,豈其真得於自然乎?《獨坐》云:「問君尊酒外,獨坐更何須。有客談名理,無人索地租。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賢夫。百年隨分了,未羨陟方壺。」 無功本席世家之盛,師友之門,恩誼暖熱,生理不干其心,因得以一意世外,不屈節求人,所謂「福慧雙入」 者耶?

晁氏曰:隋大業中,舉孝弟廉潔,授六合丞。棄官畊東皋,自號東皋子。《唐書》以為隱逸。集有呂才序,稱其幼岐嶷,年十五,謁楊素,占對英辯,一座盡傾,以為神仙童子。薛道衡見其《登龍門憶禹賦》,歎曰:「今之庾信也。」 且載其卜筮之驗者數事。

《楊盈川集》二十卷。

晁氏曰:唐楊炯也。華陰人。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終婺州盈川令。炯博學,善屬文,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海內稱王、楊、盧、駱四才子,亦曰「四傑。」 炯自謂:「吾媿在盧前,恥居王後。」 張說曰:「盈川文如縣河,酌之不竭;恥王後,信,愧盧前,謙也。」 集本三十卷,今多亡逸。

《王勃集》二十卷。

晁氏曰:唐王勃子安也。通之孫。麟德初,劉祥道薦其才,對策高等,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以戲為《諸王鬥雞檄》,高宗怒,斥出府。父為交趾令,勃往省,溺海死。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酌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槁。」 有元濟序。

盧照鄰:「《幽憂子集》十卷」

晁氏曰:唐盧照鄰昇之也。范陽人。調新都尉,病去官,隱具茨山下。手足攣廢疾久,訣親戚,自沈潁水。照鄰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聘賢士,己廢。著《五悲文》,今在集中。自號幽憂子。

《駱賓王集》十卷。

晁氏曰:唐駱賓王也。義烏人。武后時,數言事得罪,貶臨海丞,不得志,棄官去。文明中,徐敬業亂,署府佐,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之矍然。及敗亡,不知所之。後宋之問逢之于靈隱寺,已祝髮為浮屠矣。賓王七歲能屬文,妙於五言詩,中宗詔求其文,得百餘篇,命郄雲卿次序之。陳氏曰:「其首卷有魯國郄雲卿」 序,言「賓王光宅中,廣陵亂,伏誅,莫有收拾其文者。」 後有敕搜訪,又有四五本,卷數亦同,而次序先後皆異。序文視前加詳,而云「廣陵起義,不捷而遁」 ,本傳亦言敗而亡命,不知所終,與《蜀序》合。

《朝野僉載》云:「駱賓王為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之類。時號「筭博士。」 容齋洪氏《隨筆》曰:「王勃等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駢儷作記序碑碣,蓋一時體格如此,而後來頗議之。杜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正謂此耳。身名俱滅,以貴輕薄子。「江河萬古流。」 指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