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4 (1700-1725).djvu/4

此頁尚未校對

詳看,可者錄奏。」

按《玉海》,「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甲寅,遣使以太宗御 製、御書各六十二卷賜輔臣,人一本。」皆未嘗頒於外 者。 又云:「祥符二年十月己亥,命太常博士石待問 校勘《文苑英華》,十二月辛未,又命張秉、薛映、戚綸、陳 彭年覆校。」

大中祥符三年,置龍圖閣,奉安太宗御書、御製、文集。 是年,詔纂歷代帝王集,帝作序,賜名《宸章集》。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龍圖閣,大中祥 符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上以奉太宗御書、 御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有學士、直學士、待 制、直閣等官。學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鎬為之,班 在樞密直學士上。」

按《玉海》,「祥符三年四月丁巳,陳彭年上詔纂《歷代帝 王集》二十五卷。帝作序,賜名《宸章集》。」

大中祥符五年,奉安太宗御集於太清樓,內,出新編 《御集》賜輔臣。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通鑑長編》,太清樓藏太 宗御製及墨蹟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軸四部群書二 萬三千七百二十五卷。其後群書增及一萬一千二 百九十三卷。太宗御書《御集》又七百五十三卷。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八月庚申,奉安太宗御集於 太清樓。初,興國四年建太清樓於迎陽門後苑。」至是 藏太宗御製墨跡石本。十一月丙辰,內出新編《太宗 皇帝御集》及御書法帖凡十五部,總三百三十六卷, 示輔臣。上曰:「太宗學由天縱,屬思援翰,必極精妙。」王 旦曰:「以文章化人成俗,由太宗始也。」 太宗御草《孝 經》一卷,刻石祕閣;《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詩》 一卷,倣鍾繇書一卷、《草書筆法》一卷,草書《故事〈急就 千文〉》等為卷,軸三十一。八分書《故事千文》為卷二。飛 白書為軸者七,四體書、五體書六字,各一卷,已上刻 石御書院 墨跡雜書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冊,御製 四千十六卷冊,「《古詩故事墨跡》一千六百七十一卷, 雜書扇百三十六,刻石雜書八百十八卷,御製七百 九十三卷,古詩故事刻石雜書四百五十二軸已上, 分藏於龍圖閣、太清樓、祕閣御書院。」「《刻石雜書》三百 四十七卷,七百五十三軸已上,賜名山寺觀,中外臣 僚并兗州文宣王廟。」

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以《二帝御集》賜近臣,詔王曾記 之。八月,出《御製集》示王旦。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九 月辛巳,國子監請建閣,奉藏太宗御書,從之。明年六 月己巳,上梁,命近臣臨觀,帝作七言詩賜之,又賜二 帝御集、御書摹本,詔王曾記之。八月丙戌,出御製《靜 居集》三卷并《法寶錄》序示王旦。」

大中祥符七年,晁迥等請以御製「《靜居》《玉宸》」等集於 祕閣奉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己未。晁迥等請以御製靜居玉宸等集。副本。於祕 閣奉藏。從之。」

大中祥符八年二月,賜《昭應宮聖製文集》。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八年正 月丁亥,「以監書賜昭應宮,二月辛酉,賜聖製文集。」

天禧二年正月奉安太宗文集於先猷殿奉御集於繼文殿以太宗御集賜皇太子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禧二年正月壬 寅。「具鈞容清衛樂。奉安太宗文集于先猷殿。翌日。奉 御集安於繼文殿。」九月二十三日丙子。召宗室近臣 對清景殿。內出御製「皇太子元良述《六藝箴》各一卷。 并御覽、國史、兩朝實錄、太宗御集等書賜皇太子。」 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觀御製。丁謂請鏤板 宣布。是年,姚嗣復上其父所撰《唐文粹》。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于 龍圖閣觀御製文詞。帝曰:「朕聽覽之暇,以翰墨自娛, 雖不足垂範,亦平生遊心於此。」宰臣丁謂請鏤板宣 布。庚申,內出御製七百二十二卷付宰臣。

按《玉海》,「姚鉉纂《唐文粹》百卷,祥符四年祀汾陰后土 之月,集文粹成古賦、樂章、歌、詩、贊、頌、碑、銘、文、論、箴、表、 傳、錄、書、序,止以古雅為命,不以彫篆為工。」天禧四年 六月,鉉子嗣復上之。癸巳,以嗣復為永城簿。

按晁公武《讀書志》:「鉉字寶臣,廬州人。采唐世文章,分 門編類,初為五十卷,後復增廣之,為薛映掎其事。卒 後,其子以其書上,詔藏內府。」

仁宗天聖元年修天章閣奉安真宗御集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天章閣,天禧四 年建,在會慶殿之西,龍圖閣之北。仁宗即位,修天章 閣畢,以奉安《真宗御集》。

景祐三年張觀等上所編集庫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景祐初,命翰林學 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郊編四庫書判,館閣官覆視 錄校。二年,上經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明年,上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