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晁文元公《道院別集》十五卷,「《法藏碎金錄》十卷,《耄智 餘言》三卷,《昭德新編》三卷,《理樞》」一卷

晁氏曰:「五世祖」《文元公》也。諱。闕。字明遠,澶州人,《自父》徙家彭門。幼從王禹偁學,太平興國五年進士。至道末,擢右正言、直史館、知制誥,入翰林為學士,加承旨,眷禮優厚。天禧中,祈解近職,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居六年,請老,以太子少保致仕,終少傅,年八十四。文元諡也。《國史》云:「公樂易淳固,守道甚篤,雖貴勢無所摧屈。嘗言:歷官臨事,未嘗挾情害人以售進,保全護固」,如免髮膚之傷。真宗數稱其長者,楊億謂其所作書命,得代言之體。李獻臣亦言「服膺墳典,耆年不倦,少遇異人,指導心要,不喜術數之說,疑文滯義,須質正後已。」文章典贍,書法楷正,時輩推重。自唐以來,世掌誥命者,唯楊於陵,及見其子,晁氏繼之,延譽後進。其門人如宋宣獻、晏元獻、李邯鄲,皆世顯人,《集》皆自有《序》及李遵勗。

後序:「自經兵亂六世,圖書焚棄無孑遺,法藏碎金,世傳最廣,先得之於趙郡蘇符。《昭德新編》,則得之於丹稜李燾。《道院集要》,則得之於知閬州王輔。《耄智餘書》,則得之於眉山程敦厚。《理樞》則得之於澠池眷中。」

晁文元《道院集要》三卷。

晁氏曰:宋朝王古編。其序云:「文元晁公博觀內書,不徒力行,復勤於撰述,以開導後學。其書曰《道院別集》,曰《自擇增修百法》,曰《法藏碎金》,曰《隨因紀述》,曰《耄智遺書》。余嘗遍閱之,以為名理之妙,雖白樂天不逮也。輒刪去重複,總集精粹,以便觀覽云。」 古,元祐中侍從。

雲龕李氏書後曰:「晁公《道院集要》,觀之始則簡暢清遠,如聞超世特立之士希微之言,反復數十過,乃知深入理窟,開道後學,直而不迂,簡而易行,非有道君子莫能為也。」

《楊文公刀筆》十卷。

晁氏曰:宋朝楊億字大年,建州人。祖文逸,嘗夢一羽人,自稱「懷玉山人」 ,覺而億生白毛被體,其長盈尺,踰月始墮。雍熙初,以才名聞,年纔十一。召至闕下,得對,面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宰臣等賀,得神童。淳化中,奏二京賦,命試禁林,賜進士第。久之,直集賢院。修《永熙實錄》,獨成五十六卷。真宗即位,累擢知制誥,入翰林為學士。祥符中,母病,陽翟謁告,不待報歸省。俄自以疾丐解官,以太常少卿分司。病愈,起知汝州,復為學士。卒,年四十七。億天性穎悟,自幼迄老,不離翰墨。為文敏速,對客談笑,揮毫無滯。博聞強記,於歷代典章制度,尢所該洽,時多取正,樂道人善,後進翕然宗之。然評品人物,黑白太明,姦邪疾惡之故,屢被讒毀,真宗愛其材,特保持之,僅免焉。景祐中,王晦叔上其《為寇相、請皇太子親政疏》草,仁宗嘉歎,特贈禮部尚書,諡曰文。《刀筆集》有《陳詁序》,凡三百六十三首。

陳氏曰:楊文公《武夷集》二十卷,《別集》十二卷。按本傳所著《括蒼》《武夷》《潁陰》《韓城》《退居》《汝陽》《蓬山》《冠鰲》等集,及內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館閣書目》猶有一百四十六卷,今所有者,惟此而已。《武夷新集》者,億初入翰苑,當景德丙午。明年條次十年詩筆而序之。《別集》者,祥符五年,避讒佯狂歸陽翟時所作也,《君可思賦》居其首,亦見本傳。餘書疏皆作其弟倚酬答。倚亦景德中進士。

《東齋記事》:夏英公言「楊文公文如錦繡屏風,但無骨耳。」

《古今詩話》:楊大年、錢文僖、晏元獻、劉子儀,為詩皆宗李義山,號「西崑體。」 後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詩句。嘗內宴,優人有為義山者,衣服敗裂,告人曰:「吾為諸館職撏撦至此。」 聞者大噱。然大年《詠漢武詩》云:「力通青海求龍種,死諱文成食馬肝。待詔先生齒編貝,忍令乞米向長安。」 義山不能過也。

後村劉氏曰:歐陽公《答蔡君謨書》云:「先朝楊、劉風采,聳動天下,至今使人傾想。」 世謂公尤惡楊、劉之作,而其言如此。豈公特惡其碑板奏疏,磔裂古文為偶儷者?其詩之精工律切者,自不可廢歟!

《种明逸集》六卷。

晁氏曰:宋朝种放,字明逸,長安人,隱終南之豹林谷。咸平中,遣使召赴闕,授左司諫,累遷諫議大夫、給事中。祥符八年,終工部侍郎。放通經史,七歲能屬文,不喜釋氏,常裂佛書以製帷帳,著《嗣禹說》。在朝有所啟奏,時無知者。楊億譏其循默,真宗乃出其議十三篇以示輔臣。晚年頗嗜酒,盛輿服。王嗣宗知京兆,嘗條上其不法,詔問狀,不娶,無子。集乃姪孫說所編,范巽為之序。卷首載真宗詔書及御製詩十首。

陳氏曰:淳化中有李介者序之於九江,名《江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