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集凡二卷。《館閣書目》別有《正集》十卷云,大略與此同。

張穆之《觸鱗集》 卷。

尚書郎知蔡州張肅穆之撰。濟北晁無咎序略曰:「公之曾孫大方,出公遺稿,曰《觸鱗集》,蓋公為太宗御史時所上疏議,而觸鱗所自名也。三復彌月,凜乎直諒,多聞之益,如藥石,如米穀,非無用而設者。其多至數十章,皆切當時之務,不可盡舉。至其它詩文,皆清麗,有唐中葉以來才士之風,非若五季及國初,文物始」 復,武夫粗鄙,田里朴陋者之作也。其相與切磋學問見於酬唱者,「翰林王黃州元之。」 黃州,名世士,以直諫斥,久而召於流輩,少許可,獨畏公,以為不可及,則公之為人可知矣。

《張乖崖集》十卷。

晁氏曰:宋朝張詠字復之,濮州人。太平興國中進士。累擢至樞密直學士、御史中丞、禮部尚書。卒年七十。為文尚氣,不可雕飾,自號乖崖公。錢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語錄》附于後。

陳氏曰:近時郭森卿宰崇陽,刻此集。舊本十卷,今增廣并《語錄》為十二卷。

劉中山《刀筆》二卷,《淝川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劉筠字子儀,大名人。咸平元年進士。三遷右正言、直史館。以司諫知制誥,出知鄧、陳兩州。召入翰林為學士。嘗草丁謂、《李迪罷相制》,既而又命草制,復留丁謂,筠不奉詔,遂出知廬州。再召為學士。月餘,以疾知潁州。三召入翰林,加承旨。未幾,進戶部、龍圖閣學士,再知廬州。為人不苟合,學問閎博,文章以理為宗,辭尚緻密,尤工篇詠,能侔揣情狀,音調凄麗。自景德以來,與楊億以文章齊名,號為楊、劉,天下宗之。《刀筆集》有《黃鑑序》。

陳氏曰:《刀筆》皆四六應用之文。筠與楊大年同時,號「楊、劉」 ,詩號「西崑體。」 有《冊府應言集》十卷,《榮遇集》十二卷,《表奏》六卷,《淝川集》四卷,見《館閣書目》。

《滑稽集》四卷。

陳氏曰:翰林學士吳越錢易希白撰。多譎諷之辭。淳化癸巳自序。

「《擁旄集》五卷,《伊川集》」三卷。

陳氏曰:樞密使思公吳越錢惟演希聖撰。易,倧之子。惟演,俶之子也。惟演文集甚多,此特其二集耳。出鎮河陽,河南時所作也。《全集》未見。

陳文惠公《愚丘集》 卷。

陳氏曰:宋朝陳堯佐字希元,閬州人。端拱初進士。累遷三司副使。修《永定實錄》,擢知制誥,歷韶、廬、壽、洛、并、同、雍、鄭八州。景德四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以太子太師致仕,年八十二卒,號「知餘子」 ,諡文惠。堯佐屬辭尚古,不牽世用,喜為二韻詩,詞調清警雋永,集皆自有序。

《曾致堯文集》十卷。

贈諫議大夫曾致堯撰。南豐之祖也。南豐作集序曰:「公所為書,號《仙鳧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紀》者十卷,《清邊前要》五十卷,《廣中台志》八十卷,《為臣要紀》三卷、《四聲韻》五卷,總一百七十八卷,皆刊行于世。今類次詩賦書奏一百二十三篇,又自為十卷,藏於家。」 方五代之際,儒學既擯,後生小子治術業於閭巷,又多淺近。是時公雖少,所學已皆治亂得失興壞之理。其為文閎深雋美,而長於諷諭,今類次樂府已下是也。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當此之時,太祖、太宗已綱紀大法矣。公於是更言當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當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憂憐百姓、勞心萬事之意,而推大臣、從官、執事之人,觀望懷姦,不稱天子屬任之心,故治未久洽。「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雖屢不合而出,而言亦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 公所言甚眾,其在上前及書亡者,蓋不得而集。其或從或否,而後常可思者與?《歷官行事》,廬陵歐陽修已銘公之碑,特詳焉。此故不論,論其未載者。

《鳧繹先生集》十卷。

顏太初淳之撰。《東坡序》略曰:「昔吾先君適京師,與卿士大夫遊,歸以語軾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將散矣。士慕遠而忽近,貴華而賤實,吾已見其兆矣』。」 以魯人鳧繹先生之詩文十餘篇示軾曰:「小子識之,後十餘年,天下無復為斯文者也。」 先生之詩文,皆有為而作,精悍確苦,言必中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糓「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 ,其遊談以為高,校詞以為觀美者,先生無一言焉。其後二十餘年,先君既沒,而其言存。士之為文者,莫不超然出於形器之表。微言高論,既以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也。軾是以悲於孔子之言,而懷先君之遺訓,益求先生之文而得之於其子,復乃錄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