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為滕屠鄭沽云

陳氏曰:皇祐五年進士首選。坐知開封府不肯用按問新法,為王安石所惡而出。廷試《圜丘象天賦》,時獬與滕甫俱有場屋聲,甫賦首曰:「大禮必簡,圜丘自然。」 自謂人莫能及。獬賦但倒一字曰:「禮大必簡,丘圜自然。」 甫聞之大服,果居其次云。

曾子固:「《南豐類稿》五十卷」

晁氏曰:曾鞏字子固,南豐人。元豐中為中書舍人,卒。子固師事歐陽永叔,早以文章名天下。壯年,其文「慓鷙奔放,雄渾瓌偉,其自負要自劉向,藐視韓愈以下也。晚年始在掖垣,屬新官制,方除目填委,占紙肆書,初若不經意。及屬草授吏,所以本法意,原職守,為之訓敕者,人人不同。贍裕雅重,自成一家。歐公門下士」 多為世顯人,議者獨以子固為得其傳,猶學浮屠者所謂「嫡嗣」 云。

陳氏曰:王震為之序。《年譜》,朱熹所輯也。按韓持國為《神道碑》,稱「《類稿》五十卷,《續》四十卷,《外集》十卷」 ,本傳同之。及朱公為譜時,《類稿》之外,但有《別集》六卷,以為散逸者五十卷,而《別集》所傳其什一也。開禧乙丑,建昌守趙汝礪、丞陳東得於其族孫濰者,校而刊之,因碑傳之舊,定著為四十卷。然所謂「外集」 者,又知何當,則《四十卷》亦未必合其舊也。

《朱子語錄》曰:「南豐文字確實,他初亦只是學為文,卻因學文漸見些子道理,故文字依傍道理,不為空言,只是關鍵緊要處也。說得寬緩不分明,緣他見處不徹,本無根本工夫,所以如此。但比之東坡,則又較質而近理,東坡則華豔處多。」

曾子開《曲阜集》四十卷,《奏議》十二卷,《西掖集》十二卷, 《內制》五十卷,《外制》三十卷

晁氏曰:曾肇字子開,子固之弟也。登進士第。元祐中,為中書舍人。元符末,再入西掖,遂為翰林學士。前後歷陳、潁、宋泰、海和、金陵、真定九郡帥守。坐兄子宣貶,亦以散官汀州安置。崇寧末,移台州,居京口而終。封曲阜侯。

陳氏曰:肇,元祐中為西掖,元符中再入,故別名《庚辰外制集》。肇制誥,溫潤典雅,其草見《初拜相制》。汪玉山稱之,以為得命次相之體。

蘇明允:《嘉祐集》十五卷。

晁氏曰:蘇洵字明允,眉山人。至和中,歐陽永叔得明允書二十二篇,大愛其文辭,以為賈誼、劉向不過也。以書獻,除校書郎,與姚子張同編《太常因革禮》百卷,書方成而卒。治平史臣謂「永叔所獻明允之文甚美,大抵兵謀權利機變之言也。」

陳氏曰:洵初入京師,益帥張文定薦之歐陽公,世皆知之。而有雷簡夫者,為雄州,以書薦之,張、歐及韓魏公尤力。張之知洵由簡夫,世罕知之。雷之書文,亦慨慷偉麗可喜。

《南豐曾氏哀詞》曰:「明允始舉進士,又舉茂材異等,皆不中。歸,焚所為文,閉戶讀書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復為文。蓋少或百字,多至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諭,侈能盡之約,遠能見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煩能不亂,肆能不流。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其輝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朱子語錄》曰:「老蘇文雄渾,其父子為文,自史中《戰國策》得之,皆自小處起議論。」

看老蘇《六經論》,則是聖人全是以術欺天下。老蘇門只就孟子學作文,不理會他道理,然其文亦實是好。

蘇子瞻《東坡前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 《內制》十卷,《外集》三卷,《和陶集》四卷,《應詔集》十卷

晁氏曰:蘇軾子瞻,洵之長子也。軾生十年,其母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嘉祐中,歐陽永叔考試禮部進士,梅聖俞與其事,得其《論刑賞》以示永叔,至驚喜,以為異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為,乃寘之第二。軾後以書謝,永叔,見之,語客曰:「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 又以直言薦之,答策入上等。英宗在藩邸,聞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不可。知湖州,以表謝上。言事者摘其語以為謗,遣官逮赴御史臺。初,子瞻當王安石紛更法度之際,見其事不便於民,則賦詩以諷焉。言者從而擠陷,欲寘之死。神宗薄其過,責置黃州。溫公相哲宗,累擢中書舍人,除翰林學士承旨。紹聖中,坐草《責呂惠卿制》,直書其罪,誣以訕謗,安置惠州,徙昌化。元符初北還,卒于常州。初好陸贄、賈誼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謫黃州,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平生遇事,所為詩騷銘記、書敘論撰,率皆過人。晚喜陶淵明詩,和之幾遍。為人英辯奇偉,於書無所不通,所作文章,才落筆,四海已皆傳誦,下至閭閻田里,外至四裔,莫不知名,門下賓客亦皆一世豪傑,其盛本朝所未有也。立朝知無不為,世稱其忠義。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