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生元豐辛酉,卒乾道己丑,蓋年八十九,可謂耆宿矣。而其平生出處,至不足道也。常提舉鴻慶宮,故以名集。

周平園《序略》曰:「公軼群邁往,賦才獨異,而復天假之年,磨淬鍛煉,重之以湖山之助,名章雋語,少而成,壯而盈,晚而愈精。靖康時為執法詞臣,其章疏制誥表奏,往往如陸敬輿,明辯駿發,每一篇出,世爭傳誦。耄年為論撰次對,親為謝表啟,各出新意。」


用事屬詞,少壯所不逮。

《綦北海集》六十卷。

陳氏曰:翰林學士北海綦崇禮叔厚撰。工於《四六》。秦檜初罷相,崇禮當制,有御筆詞頭藏其家。檜再相,下台州追索,時崇禮已死,幸不及禍。

《雲龕草堂後集》二十六卷。

陳氏曰:參政鉅野李邴漢老撰。明受之變,以兵部侍郎直學士院,叱責兇渠,朝廷賴焉。既復辟,首擢執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後集一百卷。今惟《後集》」 ,蓋皆南渡後所作也。朱文公為之序。漢老,樂靜右史之姪。五世祖濤,五代時宰相。石晉之亂,弟澣在翰林,陷於金。及邴立節於建炎,而弟鄴守會稽,亦隨金人北去,世以為異。

《龜溪集》十二卷。

陳氏曰:知樞密院忠敏吳興沈與求必先撰。建炎、紹興之間,歷三院、翰苑以至執政。嘗奏言:「王安石之罪,大者在於取揚雄、馮道。當時學者惟知有安石,喪亂之際,甘心從偽,無仗節死義之風,皆安石倡之。」 此論前未之及也。紹興七年,終於位。

陳參政:「《簡齋集》二十卷」

晁氏曰:陳與義字去非,汝州葉縣人。中進士第。宣和中,徽宗見其所賦《墨梅》詩,喜之,遂登冊府。建炎中,掌內外制,拜參知政事以卒。晚年詩尤工。周葵得其家所藏五百餘篇,刊行之,號《簡齋集》。

陳氏曰:去非其先蓋蜀人。東坡所傳陳希亮公弼者,其曾祖也。崇、觀間,尚王氏經學,《風》《雅》幾廢絕,而去非獨以詩名。中興後遂顯用。

後村劉氏曰:元祐後,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及簡齋出,始以老杜為師,墨梅之類,尚是少作。建炎以後,避地湖嶠,行路萬里,詩益奇壯。《元日》云:「後飲屠蘇驚已老,長乘舴艋竟安歸。」《除夕》云:「多事鬢毛隨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記宣靖事》云:「東南鬼火成何事,終待胡鋒作爭臣。」謂「方臘不能為患,直待粘斡耳。」 《岳陽樓》云:「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又云:「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聞德音》云:「自古安危關政事,隨時憂喜到樵漁。」五言云:「泊舟華容縣,湖水終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聲。窮途事多違,勝處心亦驚。三更螢火鬧,萬里天河橫。腐儒憂平世,況復值甲兵。終焉無寸策,白髮滿頭生。造次不忘憂,愛,以簡嚴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第其品格,當在諸家之上。

《捫膝先生文集》 卷。

尚書郎三嵎喻汝礪撰。後溪劉氏《序》略曰:靖康之難,虜議立偽楚,以絕民望。先生捫其膝曰:「此膝豈可屈哉?」 即日挂冠神武門,遂自號捫膝居士,由是名重海內。先生之於學不古不好,於文不古不嗜,於事不古不愜,故其於名節不古不止也。既沒六十三年,而文集始出。嗚呼!此豈如時花候禽,可悅一時耳目之比?宜其愈久而愈難泯也。蓋先生之文,一字不肯苟於下筆,每篇率能馳騁上下,濤起阜湧,力有餘而氣不竭。辭既工於理,與事又欲明白而深切,其得無傳乎?

「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

侍郎晁公武子止撰。後溪劉氏《序》略曰:「國家丙午之變,中原衣冠不南渡則西入於蜀。其入於蜀者,有能言當時理亂興衰之由,而明乎得失之跡,歷歷道往事,誦京、洛之遺風者,鮮矣。藉令有之而能達之乎?文辭可使耳目尚接乎?而後之人有傳焉者亦又鮮焉。昭德晁公,蓋能言當時理亂興衰之由,而明乎得失」 之跡,道往事,誦遺風,而又能達之乎文辭以傳者也。其經事之多,嘗艱之久而學日益強,文日益力,猶以為未足。其《答進士劉興宗書》曰:「僕少時貫穿群書,出入百氏,旁逮釋老,恢詭之學,一再終星,其勤亦至矣,亡得焉。反而求之六藝,似於道有見也。乃願師董仲舒,心奇賈生,而病其雜也。則公之學」 可睹矣。

《宇文肅愍公文集》 卷。

贈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虛中撰。後溪劉氏序略曰:「公羈絕域者十五年,而朝廷悉發其家人北去。後四年,父子謀覺,而闔門被禍矣。公弟兄早以才奮,皆致位二府。公之文章,又最見稱於當世。」 余讀其為館職時所《與開封尹論事書》而壯之,使充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