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海門集》八卷。

陳氏曰:渤海張重撰。有《上蘇子瞻內翰》詩,又有《張伯玉遊鑑湖晚歸》。伯玉知越州,當嘉祐末,而東坡為翰苑在元祐間,重皆與同時,特未詳其人。

王岐公《宮祠》一卷。

陳氏曰王珪禹玉撰

《逸民鳴》一卷。

陳氏曰:盱江李樵撰。太白之姪孫。

《湛推官集》一卷。

陳氏曰:長樂湛鴻季潛撰。紹聖初,韓昌國序。

《青山集》三十卷。

陳氏曰:朝奉郎當塗郭祥正功父撰。初見賞於梅聖俞,後見知於王介甫,仕不達而卒。李端叔晚寓其鄉,祥正與之爭名,未嘗同堂,至為俚語以譏誚之,則其為人不足道也。

張浮休評《郭祥正》詩:「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終日揖讓,而適口者少。」

《方祕校集》十卷。

陳氏曰:莆田方惟深子通撰。其父屯田龜年葬吳,遂為吳人。與朱伯原善,以女嫁伯原之子。嘗舉進士,冠其鄉不第,晚得興化軍助教,年八十三以卒。王荊公最愛其詩,精詣警絕。始,余得其詩二卷,乃其姪孫蕭山宰翱所編,後乃知莆中嘗刊板為十卷,且載程俱致道所作墓誌於末。曾慥《詩選》直以為姑蘇人者,誤也。《詩選》又言,荊公愛其「春江渺渺」 一絕,手書之,遂載《臨川集》。曾紆《南游記》舊亦云,而其詩則客帆收浦者也。二詩皆不在今集中,豈以《臨川集》已收故耶?二本大略同,亦微有出入。

《慶湖遺老集》九卷,《拾遺》二卷

陳氏曰:朝奉郎共城賀鑄方回撰。自序言外監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今所謂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河王諱,改為賀氏,慶湖亦轉為鏡,未知其說何所據也。其《東山樂府》,張文潛序之。鑄後居吳下,葉少蘊為作傳。詳其出處,且言與米芾齊名。然鑄生皇祐壬辰,視米芾猶為前輩也。

《操縵集》五卷。

陳氏曰:周邦彥撰。亦有《全集》中所無者。

司馬才仲《夏陽集》兩卷。

晁氏曰:司馬槱字才仲,溫公之姪孫。元祐初,與王當輩同中賢良科,調官錢塘。喜賦宮體詩,故世傳其「為鬼物所祟而卒。」

司馬才叔:「《逸堂集》十卷。」

晁氏曰:司馬棫字才叔,才仲之弟也。登進士第,亦嘗應賢良,以黨錮不召。詩雖纖豔,比其兄稍莊雅。

《得全居士集》三卷。

陳氏曰:趙鼎元鎮撰。全集號《忠正德文》。其曾孫壁別刊其詩,附以樂府。陸游曰:忠簡讁朱崖,臨終自書銘旌曰:「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嗚呼!可不謂偉人乎!

《高隱集》七卷。

陳氏曰:高隱處士蘄春林敏功子仁撰。嘗以《春秋》鄉薦不第。有詩文百卷,號《蒙山集》。兵火後不存。

《無思集》四卷。

陳氏曰:林敏修子來撰。敏功之弟。

後村劉氏曰:「三林詩極少,曾端伯作《高隱小傳》,云有詩文百二十卷」 ,今所存十無一二。兄弟偕隱君子,不獨以詩重。

《柯山集》二卷。

陳氏曰:齊安潘大臨邠老撰。所謂「滿城風雨近重陽」 者也。

後村劉氏曰:「東坡、文潛先後讁黃州,皆與邠老游。其詩自云師老杜,然有空意,無實力。余舊讀之,病其深蕪。後見夏均父讀邠老詩,亦有深蕪之評。」

《溪堂集》五卷,《補遺》二卷

陳氏曰:臨川謝逸無逸撰。

《漫叟詩話》:「謝無逸學古高傑,文詞煆煉,篇篇有古意,尢工於詩。」

《冷齋夜話》:無逸工詩能文,黃魯直讀其詩曰:「晁、張流也,恨未識之耳。」 無逸詩曰:「『老鳳垂頭噤不語,枯木槎牙噪春鳥』。又曰:『貪夫蟻旋磨,冷官魚上竿』。又曰:『山寒石髮瘦,水落溪毛彫』。」 皆為魯直所稱賞。


《竹友集》七卷。

陳氏曰:謝邁幼槃撰。逸之弟。

後村劉氏曰:呂紫微評無逸詩似康樂,幼槃詩似元暉。按康樂一字百鍊乃出冶,元暉尤麗密。無逸輕快有餘而欠工緻,幼槃差苦思,其合元暉者亦少。然弟兄在政、宣間,科舉之外,有岐路可進身,韓子蒼諸人,或自鬻其技至貴顯,二謝乃老死布衣,其高節亦不可及。

《日涉園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