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清才集》十卷。

晁氏曰:宋朝劉禹卿編輯《古今題劍門詩什》銘賦,蒲逢為序。

《和陶集》十卷。

陳氏曰:蘇氏兄弟追和傅共註。

《汝陰唱和集》一卷。

陳氏曰:元祐中,蘇軾子瞻守潁,與僉判趙令畤德麟、教授陳師道無己唱和,晁說之以道為之序,李廌方叔《後序》。二《序》皆為德麟作。

《綸言集》一百卷。

晁氏曰:或編國朝制冊、詔誥成此書,以為「皆王言」 也,故以為名。

《太平盛典》二十三卷。

晁氏曰:「或編政和間制誥表章,多有可觀者。」

《續中興制草》三十卷。

丞相益公周必大集。自為序曰:「嘉祐中,歐陽修建言,學士所作文書,皆繫朝廷大事,示於後世,則為王者之謨訓,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實。而景祐以後,漸成散失,於是以門類年次,編為卷帙,號《學士院草錄》。中經兵火,文人故家,僅傳所課《玉堂集》及大詔令者,其全書不可得而見矣。近歲承旨洪遵起建炎中興」 ,迄紹興內禪,三紀之間,得《制草》六十四卷,序而藏之,復十年于茲。今乃史院吏裒隆

興以來,舊槁繼遵所編,而以《上太上皇帝尊號表文》為之首,其餘制誥各從其類,復增召試、館職、策問,合三十卷。繼今隨事附益,則卷帙未止,在後人續之而已。

《高麗詩》三卷。

晁氏曰:元豐中,高麗遣崔思齊、李子威、高號、康壽平、李穗入貢。上元,宴之於東闕下。神宗製詩,賜館伴畢仲行,仲行與五人者,及兩府皆和進。其後使人金梯、朴夤亮、裴闕。李絳孫盧柳金化珍等途中唱和七十餘篇,自編之為《西上雜詠》。絳孫為之序。

《聖宋文粹》三十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輯慶歷間群公詩文,劉牧、黃通之徒皆在其選。

《宋文海》一百二十卷。

晁氏曰:江鈿編。集本朝諸公「所著《賦》《詩》《表》《啟》《書》《論》《說》《述》《議》《記》《序》《傳》《文》《贊》《頌》《銘》《碑》《制》《詔》《疏》《詞》《誌》《挽》《祭》《禱、文》」 ,凡三十八門,雖頗該博,而去取無法。

《皇宋詩選》五十七卷。

晁氏曰:皇朝曾慥編。慥,魯公裔孫守贛川,帥荊渚日選本朝自寇萊公以次至僧璉二百餘家。《詩序》云:「博采旁搜,拔尢取穎」 ,悉表而出焉。

陳氏曰:慥字端伯,官至太府卿,編此所以續荊公之《詩選》。而鑒識不高,去取無法,為小傳略無義類,議論亦凡,鄙。陸放翁以比《中興間氣集》謂「相甲乙」 ,非虛語也。其言歐、王、蘇不入選,以擬荊公不及李、杜、韓之意。荊公前選不然,余固言之矣。

《唐三百家文粹》四百卷。

眉山成叔陽編。後溪劉氏序略曰:「往時有《唐文粹》百卷,姚鉉之所銓纂,已倍於古。今眉山成君乃增益之,至三百家為四百卷。嗚呼!何其多也!文之多者,可以察治,言之富者,可以觀德。」 眉山鄉多藏書,叔陽所以盡力乎其間,豈徒然哉!叔陽薦于鄉,既成此書,丐余序之。

《皇朝文鑑》一百五十卷。

陳氏曰:呂祖謙編。周益公為序。既成,封以遺呂,一讀命藏之,蓋亦未當乎呂之意也。張南軒以為無補治道,何益後學?而朱晦庵晚年嘗語學者曰:「此書編次,篇篇有意,每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壓卷,如賦取《五鳳樓》之類。」 其所載奏議,亦係一時政治大節,祖宗二百年規模,與後來中變之意,盡在其間,非選粹比也。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文鑑》者,呂祖謙被旨所編也。先是,臨安書坊有所謂《聖宋文海》者,近歲江鈿所編,孝宗得之,命本府校正刻板,時淳熙四年十一月也。周益公以學士輪當內直,因奏言:「此編去取差謬,殊無倫理,莫若委館閣官銓擇本朝文章,成一代之書。」 上大以為然,曰:「卿可理會。」 益公奏乞委館職。後二日,伯恭以祕書郎轉對,上遂令伯恭校正,本府開雕。始,趙丞相以西府奏事,上問伯恭文采及為人如何,趙力薦之,故有是命。伯恭言:「《文海》元係書坊,一時刊行名賢高文大冊,尚多遺落,乞一就增損,仍斷自中興以前,銓次庶可行遠。」 許之。又命知臨安府趙磻老拜本府教官,二員同伯恭校正。磻老言:「臣府事繁委,慮妨本職,兼策府書籍亦難令教官攜出,乞專令祖謙校正。」 從之。于是伯恭盡取祕府及士大夫所藏本朝諸家文集,旁采

《傳記》,他書悉行編類,凡六十一門,為百五十卷。既而伯恭再遷著作郎兼禮部郎官,五年十二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