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6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查道傳》:「道字湛然,歙州休寧人,歷知虢州,有集二十 卷。」

《梅摯傳》:「摰字公儀,成都新繁人。累諫議大夫,徙江寧 府,又徙河中。摯喜為詩,多警句,有奏議四十餘篇。」 《蔣堂傳》:「堂字希魯,宜興人,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吏 部侍郎。好學,工文辭,尤嗜作詩,有《吳門集》二十卷。」 《狄棐傳》:「棐子遵度,字元規,少穎悟,篤志於學,好為古 文。嘗患時學靡敝,作擬皇太子冊文,除侍御史。」制《裴 晉公傳》,人多稱之。尤嗜杜甫詩,嘗讚其集。一夕夢見 甫,為誦世所未見詩,及覺,纔記十餘字,遵度足成之, 為《佳城篇》。後數月卒。有集十二卷。

《孫祖德傳》。「祖德字延伸,濰州北海人。歷吏部侍郎,有 《論事》七卷。」

《楊偕傳》:「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以工部侍郎致仕,卒, 遺奏《兵論》一篇,贈兵部侍郎,有《兵書》五卷,集十卷。」 《王沿傳》:「沿字聖源,大名館陶人。歷天章閣待制,知河 中府,有文集二十卷。」

《李虛己傳》:「虛己字公受,建安人。歷工部侍郎。有《正雅 集》十卷。」

《陳從易傳》。「從易字簡夫,泉州晉江人。進士及第,進龍 圖閣直學士,知杭州。著《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槁》五 卷、《西清奏議》三卷。」

《楊大雅傳》:「大雅字子正,家錢塘,歷知制誥,因轉對上 《原治》十七篇,仍著《大隱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職林》 二十卷、《西漢博聞》十二卷。」

《滕宗諒傳》:「宗諒字子京,河南人。歷集賢院,知蘇州。有 諫疏二十餘篇。」

《唐詢傳》:「詢字彥猷,贈禮部侍郎,有集三十卷。好畜硯, 客至輒出而玩之,有《硯錄》三卷。」

《田京傳》:「京字簡之,徙亳州鹿邑,拜右諫議大夫,著有 奏議若干卷。」

《楊億傳》:「億字大年,浦城人。能言。母以小經口授,隨即 成誦。七歲能屬文。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 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連三日得對,試 詩賦五篇,下筆立成。太宗深加賞異,命內侍都知王 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 賀。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齔,不由師訓,精爽神助,文字 生知,越景絕塵,一日千里,予有望於汝也』。」即授祕書 省正字,特賜袍笏。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 郎,仍令讀書祕閣。獻《二京賦》,試翰林,賜進士第,遷光 祿寺丞。屬後苑賞花曲宴,太宗召命賦詩於坐側。又 上《金明池頌》,太宗頌其警句於宰相。明年三月,苑中 曲宴,億復以詩獻,即以億值集賢院,表求歸鄉里,賜 錢十五萬。至道初,太宗親製九絃琴、五絃阮,文士奏 頌者眾,獨稱億為優,賜魚緋。天僖四年,復為翰林學 士,受詔注釋御集所撰《括蒼》《武夷》《潁陰》《韓城》《退居》《汝 陽》《蓬山》《冠鰲》等集,內外制刀筆共一百九十四卷。 《劉筠傳》:「筠字子儀,大名人,歷學士承旨,知廬州,著《冊 府應言》《榮遇》《禁林》《肥川》、中司、汝陰三人,玉堂凡七集。」 《晁迥傳》:「迥字明遠,清豐人,徙家彭門。真宗即位,擢右 正言直史館。獻《咸平新書》五十篇,又獻《理樞》一篇,進 翰林學士。大中祥符元年,獻《玉清昭應宮頌》。其子宗 操繼上《景靈宮慶成歌》。帝曰:『迥父子同獻歌頌,搢紳 間美事也。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元。所著《翰林集》三十 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錄》十卷、《耄智餘書》《隨因 紀述》《昭德新編》』」,各三卷。

《孫何傳》:「何字漢公,蔡州汝陽人。十歲識音韻,年十五 能屬文,為文必本經義。歷知制誥,掌三班院。有集四 十卷。」

弟僅,字鄰幾,歷給事中。篤於儒學,士大夫推其履尚。 有《集》五十卷。

《朱台符傳》:「台符字拱正,眉山人。十歲能屬辭,嘗作《黃 山樓記》,士友稱之。及長,善詞賦。時太宗廷試貢士,多 擢敏速者,台符與同輩課試,以尺晷成一賦。歷知洪 州,有集三十卷。」

《戚綸傳》:「綸字仲言,應天楚丘人。為大理評事。民險悍 多搆訟,為《諭民詩》五十篇,遷光祿丞,坐免官。著《理道 評》十二篇。嘗宴餞种放於龍圖閣,詔近臣為序。上覽 綸所作,稱其有史才。歷太常少卿。綸篤於古學,善談 名理。既歿,家人於几閤間得遺戒一篇,大率皆誘勸 為學。有集二十卷。又前後奏議有機務利害,備邊均」 田之策,別為《論思集》十卷,分上下篇。

《張去華傳》:「去華字僖臣,開封襄邑人。歷河北轉運使, 著《大政要錄》三十篇以獻,上覽而嘉之。景德元年,以 工部侍郎致仕。嘗獻《元元論》,大旨以養民務穡為急, 真宗深所嘉賞,命以縑素寫其論為十八軸,列置龍 圖閣之四壁。有集十五卷。」

去華子師德,字尚賢。真宗祀汾陰,獻《汾陰大禮頌》于 行在,舉進士第一,歷左諫議大夫,有文集十卷。 《樂黃目傳》:「黃目字公禮,撫州宜黃人。父史,字子正,歷 知商州,有《仙洞集》百卷。黃目歷知亳州,有集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