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本義〉「大衍之數五十」,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則又止用四十有九,蓋皆出於理勢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損益也。兩,謂天地也。掛懸其一於左手小指之間也。三,三才也。揲,間而數之也。奇,所揲四數之餘也。扐勒於左手中三指之兩間也。閏,積月之餘日而成月者也。五歲之間,再積日而再成月,故五歲之中,凡有再閏,然後別起積分。如一掛之後,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後別起一掛也。〈大全〉朱子曰:「《河圖》《洛書》之中數皆五,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則合為五十矣。《河圖》積數五十五,其五十者皆因五而後得,獨五為五十所因,而自無所因,故虛之則但為五十。又五十五之中其四十者分為陰陽老少之數,而其五與十者無所為,則又以五乘十十乘五,而亦皆為五十矣。《洛書》積數四十五,其四十者」散布於外,而分陰陽老少之數。唯五居中而無所為,則亦自含五數,而并為五十矣。中數五,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者,一箇衍成十箇,五箇便是五十。聖人說這箇,不只是說得一路。他說出這箇物事,自然有許多樣通透去。如五奇五偶,成五十五。又一說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數也。 《河圖》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數。《大衍》五十,是聖人去這《河圖》裡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這箇數。大概《河圖》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著求卦底。」 問大衍之義。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虛其中金木水火土五數,便是五十。又虛天一,故用四十有九。此一說也。三天兩地便是虛去天一之數,只用天三對地二耳。又五為生數之極,十為成數之極,以五乘十,以十乘五,亦為五十,此一說也。又數始於一,成於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成五十,此又一說也。數家之說雖多不同,某謂此說卻分曉。」 問:「竊謂大衍之數,不過五而已。五者,數之祖也,《河圖》《洛書》皆五居中而為數,祖宗《大衍》之數五十者,即此五數,衍而乘之,各極其數,而合為五十也。是五也,於五行為土,於五常為信;水火木金不得土,不能各成一器;仁義禮智不實有之,亦不能各成一德,此五所以為數之宗也。不知是否?」曰:「此說是。」 丹陽都氏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者,蓋數備於五,而五十所宗者五也。大衍之數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者,蓋」數始於一,而四十有九,數之所宗者一也。 建安丘氏曰:「大衍之數五十者,取《河圖》中五參天兩地之數以為衍母也。大衍之用止四十九者,又就《河圖》五十數之在外者,虛其天一之數而不用也。蓋一者數之始,天下之數無窮而一無為,故無為之一以象太極。」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 有六十,當期之日。
〈大全〉朱子曰:大凡《易》數皆六十,三十六對二十四,三十二對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湊到六十也。鐘律以五聲十二律,亦積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數,皆至六十為節。 兼山郭氏曰:「或曰乾坤稱九六,而六子不稱七八,何也?曰九六有象,七八無象也;以卦則六子之卦,七八隱於其中而無象也;以畫則雖六」子亦皆乾坤之畫,而六子無畫也。唯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諸卦得奇者皆用《乾》之九,得偶者皆用《坤》之六,終無用七用八之道,故曰「九六有象,七八無象」也。 節齋蔡氏曰:天地之運,大小皆極於三百六十,大衍,乾坤之策,當期之日,真所謂與天地相似也。 白雲郭氏曰:「天地謂之數,乾坤謂之策,則數」者策之所宗,而策為已定之數也。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本義〉二篇謂《上、下經》。凡陽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陰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此數。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本義〉「四營」,謂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也。《易》,變易也,謂一變也,三變成爻,十八變則成六爻也。
八卦而《小成》,
〈本義〉謂九變而成三畫,得《內卦》也。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本義〉謂已成六爻,而視其爻之變與不變,以為動靜,則一卦可變而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 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本義〉「變化之道」,即上文數法是也。
又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 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