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妹世時辰石夜雷冬霸。〈春秋〉力智商木,體藏率千。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漸 會》月月火寒風夏。帝書德禮農走情,長教十 豐 世時,辰石夜雷冬霸。〈春秋〉力智商木,體藏率千。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渙》 運日星土,晝露秋王。詩功義工,草形收勸。百 震 世時,辰石夜雷冬霸。〈春秋〉力智商木,體藏率千。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巽 世時辰石夜雷冬霸。〈春秋〉力智商木,體藏率千。 《觀物篇》曰:「有日日之物也」云云「皇皇民」者,士士也;云 云飛飛物者,性性也;云云「士士民」者,仁仁也;云云飛 飛之物,一之一云云。士士之民,一之一云云一一之 飛當兆物,云云一一之士當兆民云云皇之皇,以道 行道之事也云云。
右《觀物內篇》中語,康節先生所以釋「四象之義者如此,則自元會運世而下至一十百千,凡十六等,皆遞互相為義,其理甚明,而其所以為義者,則又在人以義推詳,次其洪纖高下之異可耳。」 十六等之義,康節又曰:「性情形體,本乎天者也。飛走草木,本乎地者也。本乎天者,分陰分陽之謂也;本乎地者,分剛分柔之謂也,其中自有陰陽剛柔之別也。今不別而析之,併與天地兩十六卦合而為一,寧無淆亂耶?」 曰:「日月星辰與水火土石固有不同,然其四象之大小,義之往來,理之通貫者,未可釐而二之也。釐而二之則有不備,或失之繁蕪,故合而為一。若分別其旨,則又在乎神而明之耳!」
《聲音既濟陽圖》〈即四象相交斷法此方圖取用〉
天來唱「地」,為元會運世,歲月日時為進數者也,皆西 南之卦,是為日月星辰之變數,以觀動物者也,用元 會運世圖中之分數。
天卦十六位為律,如日日聲為《乾》,日月聲為《履》,日星 聲為《同人》,日辰聲為《無妄》之類。得西北一十六卦,每 一位各唱呂圖十六,以兩卦並處而橫觀之,遂得西 南方交數之十六卦矣。如以日日聲之《乾》,唱水水音 之《坤》,以乾居左,坤居右,從右邊橫觀之,則上下體皆 成《否卦》。以日日聲之《乾》,唱水火音之《謙》,以乾居左,謙 居右,從右邊橫觀之,則上體為《否》,下體為《遯》,餘倣此。
圖
自《履》以下十五圖,俱見刊本,諸家解中,不重錄。此《既濟卦》乾一位陽圖,尚有西北卦十五圖,每圖十六位,可以類推。揭元之、元之、元之會之類於上者,大四象也。十六位中寫元之元、會之、會之類者,小四象也。「日月星辰之聲」 者,天卦一百十二之聲也;水火、土、石之音者,地卦一百五十二之音也。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者,先天八卦之數也;聲音下各書一卦者,天地之卦也;書於旁者,《既濟》卦也;斜書一卦者,掛一卦也;
感暑《乾》而變者「性 」 《乾》之走《坤》《否》。
〈坤〉感寒《兌》而變者「情」, 《兌》之走《坤》《萃》。
〈走水〉感晝《離》而變者,《形》 《離》之走《坤》《晉》。
感夜《震》而變者,體 震之走《坤》《豫》。
「暑變走飛,草木之性。」 性之走飛,草木皆感暑而變。在卦為《否》《遯》《訟》《姤》。
感暑《乾》而變者,性 《乾》之飛《艮》《遯》。
〈艮〉感寒《兌》而變者「情」 《兌》之飛《艮》《咸》。
〈飛火〉感晝《離》而變者,「形 《離》」之《飛》《艮》《旅》。
感夜《震》而變者,體 《震》之飛,《艮》《小過》。
「寒變走飛,草木之情。」 情之走飛草木,皆感寒而變,在卦為《咸》《萃》《困》《大過》。
感暑乾而變者,「性 乾」 之草。《坎》《訟》。
〈坎〉感寒《兌》而變者「情」, 《兌》之草《坎》《困》。
〈草土〉感晝《離》而變者,「形 離」之「草。」《坎》《未濟》。
感夜震而變者,「體 震」 之草。《坎》《解》。
「晝變走飛草木之形。」 形之走飛草木,皆感暑而變,在卦為《晉》《旅》《未濟》《鼎》。
感暑《乾》而變者,「性 《乾》」 之木,《巽》《姤》。
〈巽〉感寒《兌》而變者情 《兌》之木。《巽》《大過》。
〈木石〉感晝《離》而變者,形 《離》之《木》,《巽》《鼎》。
感夜震而變者,體 震之《木》,《巽》《恆》。
「夜變走飛,草木之體。」 體之走飛草木,皆感夜而變,在卦為《豫》《小過》《解》《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