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0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此天地自然之意,而聖人於 《易》所以則之者也;

《河圖八卦大衍之數》
鄭樵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河圖》四十有五。虛十而不用, 何也?蓋十數雖不用,然一與九為十,二與八為十,三 與七為十,合居中之五數,縱橫皆十五,是知十數不 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河圖》之數四十五,而八卦之 數三十有六,虛九數而不用,何也?蓋九數雖不用,然 乾之與坤,其數則九。乾三坤六《震》之與《巽》,其數則九。震五巽四 《坎》之與《離》,其數則九。坎五離四《艮》之與《兌》,其數則九。艮五兌四 是知九數不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天地之數五十 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虛。五數而不用,何也?蓋五數 雖不用,然天一生水,加五為六,故曰「地六成之。」地二 生火,加五為七,故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加五為八, 故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加五為九,故曰「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加五為十,故曰「地十成之。」是知五數不用 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易》之為數,無往而不合;何疑九 數之不可為《河圖》,十數之不可為《洛書》哉!

《河圖洛書之數》
章俊卿

「知龍圖授羲之說,然後可以究《河圖》之宗;知左旋右 轉之說,然後可以定《河圖》之次;知金火易位之說,然 後可以論《河圖》之變。夫天不愛道,始有龍馬之祥,地 不愛寶,始出滎河之瑞,豈非《河圖》之宗乎?一三七九, 逆左循環,二四六八,順右森布,豈非河圖之次乎?四 九宜西而不居西,二七宜南而不居南,又豈非《河圖》」 之變乎?故劉牧傳於范諤昌,諤昌傳於許堅,堅傳於 李溉,溉傳於种放,放傳於陳希夷,即此圖之正印也。 自後世株守拘攣之習,津迷象數之塗,或以為不用 十數,或以為不言成數,是皆未知《河圖》之太極也。蓋 圖有太極,渾淪於中數之五,若以五而推,則九上一 下,三左七右,以二射八,以四射六,圖「雖不言十,而十 數隱於其中矣。一與五為六,水成也;三與五為八,木 成也;四與五為九,金成也;二與五為七,火成也。圖雖 不言成,而成數行乎其閒矣。然則《河圖》」妙致,真可與 識者,道莫為俗人言也。是故乾用九,坤用六,得十五 數也。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亦得十五數也。合而言之, 凡四十五。此則《河圖》正數發露於《大易》也。一五行,二 五事,三八政,四五紀,是為十數。五皇極,六三德,七稽 疑,八庶徵,是為三十六數。以次九而足之,凡有四十 五數,此則《河圖》本數敷演於《洛書》也。天數奇而虛五, 是為二十;地數偶而虛五,是為二十五;合而計之,亦 四十五,此則《河圖》虛數分布於《大衍》也。故嘗因是而 為之說,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謂《河圖》者,缺地十 土之成數也;所謂《洛書》」者,增地十土之成數也。所謂 「《大衍》者,缺天五土之生數也。要之,大衍之五十,即《洛 書》之四十五;《洛書》之四十五即《河圖》之五十五也。」

《論有河圖而無字》
程大昌

夫子之言《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是《易》於圖 書,固所兼法。周人寶藏《河圖》,孔子嘆河不出圖。是《河 圖》也者,古盛世實有之,非後世傅會也。孔安國曰:「龍 馬出河,伏羲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又曰:「天與 禹,洛出書,神龜負文出列於背,有數至九,禹因而第 之,以成九類。」劉歆乃曰:「伏羲氏受《河圖》,則而畫之,八 卦是也。禹治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又敘《洪 範》曰「自五行至六極,凡六十五字,《洛書》本文也。」夫安 國之所謂文者,數著乎象而錯綜可觀焉爾,非謂後 世文籍之文也。歆謂《洛書》有字,則全與孔異矣。夫二 子在漢,皆號精博,而違異如此,予於是疑此時圖書 已自不存,故各出意想,而終無定證也。然劉歆專佐 符命,正使漢家祕藏有之,歆何以不得而見?此不可 曉也。鄭康成則直曰:「《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說者 謂其本諸緯書。緯書者,哀平閒始有之,非古也,不可 據也。而其誤有可以理證者。典籍之字,生於卦畫,卦 畫之智,發於圖書。《易》謂「書契取夬為象」,是八卦已重, 而文字始生也。若圖書始出而篇章已具,則夫子謂 書契取夬者誤矣。此自可以意曉也。特不知漢未遠 古,二圖尚在茫昧,而陳摶之徒生二千年後何從得 之?然而九位者三列,數之旁正縱橫,無有不為十五, 故劉牧、李泰伯悉謂非人智能偽為也。劉、李之言近 矣,而《乾鑿度》本出漢世,其書多言《河圖》曰「太一取之 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十五也。夫大一非所論也,其 所謂四正、四維環拱,一五無往而不為十五,即此圖 也。」然則昔之作為《乾鑿度》者,實嘗親見是圖矣。其書 言七八之象、九、六之變,皆以十五為宿,蓋於圖乎得 之也。乾鑿度者,世儒多引之以明《易》指者矣。而鄭康 成之論大衍,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為五十,亦自 乾鑿度出也。晉張湛傳列子至七變為九曰此章全 是《周易》乾鑿度。則漢魏以降,凡言《易》老者,皆已宗而 用之,非後世託為也。然則圖書也者,乾鑿度實能得 之,而孔劉反不得見,何耶?所可言者,其四維四正皆 為十五正,符陳摶所傳,則其來已古,篤可信爾。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