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0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以一二三四 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為乾坤離坎, 補四隅之空以為巽兌震艮者,八卦也。《洛書》之實,其 一為五行,其二為五事,其三為八政,其四為五紀,其 五為皇極,其六為三德,其七為稽疑,其八為庶徵,其 九為福極。」聖人之所取則者,各有攸當矣。蓋《河圖》《洛 書》未嘗不同《洛書》,而虛其中五,則亦太極也。奇偶各 居二十,則亦兩儀也。一二三四而含為七八九六,縱 橫十五而互為七八九六,則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 為乾坤離坎,四隅之偏以為震巽艮兌,則亦八卦也。 《河圖》之「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 十為土」,則固《洪範》之五行,而五十五者,又九疇之子 目也。惟其理一原于天,故《洛書》可以為《易》,而《河圖》亦 可為範。惟理具于聖人之心,故伏羲但據《河圖》以作 《易》,不必預具《洛書》而已,逆與之合;夏禹但據《洛書》以 作範,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其所以然者何 哉?誠以至理之外,無復他理故也。伏羲畫卦,未有文 字,至文王為《彖辭》,周公為《爻辭》,孔子為《十翼》,而後《易》 之理益明。夏禹敘疇,特第其綱,至武王訪道于箕子, 而箕子推衍增益之,而後《範》之旨大備。蓋文王、周孔、 箕子之易範,非羲、禹無所體;羲、禹之疇卦,非文王、周 孔、箕子無所傳。凡所以發明斯道,以前民用,以建皇 極,以垂之萬世者,同一心也。下逮于宋,五星聚奎,文 風大振。當時擬聖而作者,若濂溪周子,以光風霽月 之心,默契道體之妙,而《太極圖通書》作焉,無非以發 明大《易》之蘊也。圖曰:「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立人極焉。」《書》曰:「誠者聖人之本。」聖人之道,中正仁義 而已矣。其要義之所在乎?康節、邵子以天挺人豪之 才,洞明象數之奧,而先天後天之旨推焉;無非以發 明羲、文之《易》也。蓋先天者,伏羲之所畫,乃自然之數; 後天者,文王之所演,乃人用之位;伏羲之《易》,惟一圖 以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 文王之《易》,即今《周易》,孔子所為作傳者也;必欲知聖 人作《易》之本,則當考伏羲之圖;欲知今《易》書文義,則 但求文王之經,孔子之傳,二者不可以相雜,其旨之 異也。然皆天理人事之所寓,亦不可以相無也。大抵 道原于天,而《易》之為書廣大悉備,凡六十四卦,三百 八十四爻,無非示人開物成務之道,趨吉避凶之方 也。而《洪範》一篇,綱舉目詳,一、二、三、四皆經常之疇,本 乎天以治乎人者也;六、七、八、九皆權變之疇,即人以 驗諸天者也;而「五皇極之一疇」,則主常制變之主,與 天為徒,為民之則者也。伏惟皇帝陛下心伏羲、大禹、 文王、周、孔之心,道伏羲、大禹、文王、周、孔之道,神以知 來,知以藏往,無非大《易》之妙;斂時五福,錫厥庶民,無 非皇極之建。故九州四海,煥乎文德之誕敷,昭乎教 化之宣朗。而林林總總之眾,皆鼓舞于鳶飛魚躍之 天,謳歌于鳳儀獸舞之治。是皆陛下體道之至,制治 之隆也,尚何俟于愚臣之言哉?然臣願終篇有獻焉。 臣聞《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夫天包含 遍覆,生育萬物,而運行一日一周,至健不息者也。今 陛下居天之位,配天之德,法天之行,剛健不息,于以 紹神功于往聖,于以開太平于萬年,天下幸甚,生民 幸甚。臣學術膚淺,不足以奉大對,敢以是干冒天聽, 臣不勝戰慄之至。臣謹對

《大衍圖說》
王昌祚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是為五十有五,而曰大衍 之數五十,何也?先儒曰:「中五為衍母,次十為衍子,天 五乘地十而得之。」其說未審何本,要未有實義。及觀 唐僧一行之學,稍得大意。然此乃自然之數,少待安 排,便非完論。愚意中五者,土氣也,土何以五?土備四 時之氣,水火木金已胎息其閒矣。是故為衍母。雖 總名為土。其實下之一○。便有北方旺氣焉。為「水。」水 居一故○。上之一○。便有南方旺氣焉。為「火。」火居二 故。《左》之一○,便有東方旺氣焉,為木,木居三故。 右之一○,便有西方旺氣焉,為「金」,金居四故。是《衍》 之義也。雖然。水旺于北固矣。豈水而遂離土母哉。水 之一○固未嘗無土氣也○。得非六乎?故重之以 「火旺于南」,固矣。豈火而遂離土母哉。火之固未 嘗無土氣也。得。「非七乎?」故重之以「木旺于東」 固矣。豈木而遂離土母哉。木之固未嘗無土氣也。 得。「非八乎?」故重之以。金旺于西固矣。豈金 而遂離土母哉。《金》之固未嘗無土氣也。得。「非 九乎?」故重之以。顧母之氣。必周于子。子得母氣。 而各成功于外。則必環而歸元。供養于其母。于是水 之○火之。《木》之。金之。乃《合》而報其績勞,返其 根本于《五》。之旁夫○。「『《合》」非「十』乎?」故重之以。 此《大衍》之義也。既名為「衍」,則就其既衍者而數之 矣,故獨用其衍之五十,而虛其母之五,故曰:「大衍之 數五十。」臆論如此,至于五十各具。而。盡歸○,則 又非一○之所能盡也。有《啟蒙》者,願北面而終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