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祭義》

義者,宜此者也。

陳注此字皆指「孝」而言也。大全石林葉氏曰:「《義》有理,則曰宜此者也。」

《經解》

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

大全馬氏曰:「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者,有以興其利也。有以興其利,而其害不可以不去,則又率之以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孟子曰:「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而天下大悅。」《周官》:「鳥獸之害人者,莫不有職,凡以此而已。」

《表記》

《義》者,天下之制也。

陳注應氏曰:「義之體方而嚴,裁割事物而人心凜然知所畏,故曰制。」大全嚴陵方氏曰:「義足以方外,故曰天下之制。」

義有長短小大。

陳注言義無定體,在隨事而制其宜也。大全藍田呂氏曰:「義無定體,唯其所宜而已。宜長則長,宜短則短,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如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禮》有以高為貴者,以下為貴者,有以大為貴者,以小為貴者之類是也。」

《儒行》

《抱義》而處。

陳注居則守義,

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陳注謂所本者必方正,所立者必得其宜也。「同於為義則進而從之,不同則退而避之。」

《鄉飲酒義》

《賓》者,接人以義者也。

陳注《為賓》者,謹其進退之節,義之道也。大全嚴陵方氏曰:「坐賓黨於陰之地,以賓者接人以義故也。」

荀子

《彊國篇》

凡姦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夫義 者,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姦者也。今上不貴義,不敬 義,如是,則下之人百姓皆有棄義之志,有趨姦之心 矣,此姦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師也。夫下之和上, 譬之猶響之應聲,影之像形也。故為上者不可不順 也。「夫義者,內節於人而外節於萬物者也;上安於主」 而下調於民者也,內外上下,節義之情也。然則凡為 天下之要,義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 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故為人上者,必將 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韓非子

《解老》

義者,君臣上下之禮,父子貴賤之差也。知交,朋友之 接也。親疏,內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懷上,子事父宜 賤敬貴,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親者內,而疏者外。 宜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故曰:「上義為之,而有以 為也。」

呂氏春秋

《高義》

二曰:「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義,俗雖謂之 窮通也;行不誠義,動不緣義,俗雖謂之通窮也。然則 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春秋繁露

《仁義法》

義在正我,不在正人。夫我無之求諸人,我有之而非 諸人,人之所不能受也,其理逆矣,何可謂義?義者,得 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後可稱義。故言義者,合我與 宜以為一言,以此操之義為言我也。故曰:「有為而得 義者,謂之自得;有為而失義者,謂之自失;人好義者, 謂之自好;人不好義者,謂之不自好。」以此參之,義,我 也明矣。

冊府元龜

《義》

《傳》曰:「不為義疚。」又曰:「義者天下之制也。」蓋管氏以為 國維《呂覽》謂之事紀故在上者好之民莫敢不服者 矣。中古以還大道云:喪邦乏純德之士鄉鮮不貳之 老巧智競逐偷薄日滋乃有秉操殊特挺志英果捐 己以濟物捨生而殉名急病讓夷解紛排難收恤惸 獨保障宗戚歷屯夷而無改來急難而必赴不謀舊 國不忘故君蹈危機以明節冒白刃而舒患觸類而 長其流實繁皆本乎!剛毅之存誠忠厚之成性蘊至 德於深衷彰盛烈乎!所履用能孤風激於頹俗英名 傳於遐世凜然之氣久而益振《仲尼》所謂「聞而不徙 者可憂見而不為者非勇」斯亦感激於衰世而發論 也。

二程子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