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盍?反而內觀乎寂然不動之中,而有至虛至靈者存

焉,湛乎其非有也,窅乎其非無也,不墮於中邊,不雜 於聲臭。當是時也,善且未形,而惡有所謂惡者哉?惡 有所謂善惡混者哉?惡有所謂三品者哉』?」曰:「性惟虛 也,惟靈也。所謂仁義禮智者安從生?」曰:「性其猶鑑乎? 鑑者,善應而不留。物來則應,物去則空,鑑何有焉?鑑 無有而能有其有者也。」曰:「性惟虛也,惟靈也,則惟其 善者也,而惡安從生?」曰:「其生於蔽乎?氣質者,性之所 寓也,亦性之所由蔽也。氣質異而性隨之。譬之珠焉, 墜於澄淵則明,墜於濁水則昏,墜於污穢則穢。墜於 澄淵,上智是也;墜於濁水,凡庶是也;墜於污穢,下愚 是也。故曰:『氣質異而性隨之』。朱子曰:『氣以成形,理亦 賦焉』。天果物物而賦之耶?」曰:「天地閒隔塞充滿,皆氣 也,氣之靈則性也。人得氣以生,而靈隨之。譬之月在 天,物各隨其分而受之。江湖淮海,此月也;池沼,此月 也;溝渠,此月也;坑塹,亦此月也。豈必物物而授之,亦 隨其所受而不同?」曰:「所謂虛靈者,果性乎?是心也,非 性也。」曰:「子以心性為二乎?心者,月之魂也;性者,月之 光華也;情者,光華之發於物者也,非有異也。」曰:「子之 言性也,與諸儒同,而亦有不同焉者,將非韓愈氏所 謂雜佛老而言之者乎?」曰:「非也。孔子曰:『心之神明是 謂性』。」

《答王雲鳳書》
王守仁

承示。別後看得一「性」字親切。《孟子》云:「盡其心者,知其 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此吾道之幸也。」喜慰何可言! 弘毅之說極是,但云「既不可以棄去,又不可減輕;既 不可以住歇,又不可以不至」,則是猶有不得已之意 也。不得已之意,與自有不得已者尚隔一層。程子云: 「知之而至,則循理為樂,不循理為不樂,自有不能已」 者。循理為樂者也,非真能知性者,未易及此,知性則 知仁矣。仁,人心也。心體本自弘毅,不弘者蔽之也,不 毅者累之也。故燭理明則私欲自不能蔽累,私欲不 能蔽累,則自無不弘毅矣。弘非有所擴而大之也,毅 非有所作而強之也,蓋本分之內,不加毫末焉。曾子 弘毅之說,為學者言,故曰「不可以不弘毅」,此曾子窮 理之本,真見仁體而後有是言。學者徒知不可不弘 毅,不知窮理而推擴而大之以為弘,作而強之以為 毅,是亦出於一時意氣之私,其去仁道尚遠也。此實 公私義利之辨,因執事之誨,而並以請正。

《論孔子言性與荀孟異》
楊慎

孟子之言性善,興起人之善也,其蔽也或使人驕。荀 子之言性惡,懲創人之惡,其蔽也或使人阻。孔子曰: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又曰:「有教 無類。」又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 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 鮮矣,未嘗曰善以驕人之志也,未嘗曰惡以阻人之 「『進也』。此所以謂聖人之言,非賢人之所及也。」曰:「『若是, 則混於三品』之說是乎?」曰:「又非也。知孔子之言性,異 乎孟、荀、揚、韓四子,始可與言性也已。」

性部藝文二

《觀性吟》
宋·邵雍

千萬年之人,千萬年之事,千萬年之情,千萬年之理, 惟學之所能坐而爛觀爾。

《成性吟》
前人

「成性存存,《周志》不分」,又何患乎,不到古人。

《正性吟》
前人

未生之前,不知其然;既生之後,乃知有天。有天而來, 正物之性。君子踐形,小人輕命。

性部選句

江淹《知己賦》:「吾筠心而松性。君金采而玉相。」

謝朓《高松賦》:「豈榆柳之比性,指冥椿而等齡。」

姚合《武功縣中》詩:「聽琴知道性,尋樂得詩題。」

宋之問《江亭曉望》詩:「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