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五常部總論一

  易經乾卦

  禮記表記

  孔子家語顏回

  陸賈新語道基

  韓詩外傳論仁智 論仁義 論禮義

  淮南子主術訓 齊俗訓

  春秋繁露仁義法 必仁且智

  法言修身篇

  白虎通情性篇

  申鑒政體

  中說述史篇

  鹿門隱書論仁義禮智信

  周子通書誠下 誠幾德 慎動 治

  二程子全書五常

  張子理窟五常

  張子正蒙神化篇

  晦庵語錄總論四端

  晦庵易說問答

學行典第五十三卷

=五常部總論一{{{1}}}

易經

《乾卦》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 也,貞者,事之幹也。

本義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眾美之會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故於時為冬,於人則為智,而為眾事之幹。「幹」,木之身,而枝葉所依以立者也。大全或問「元者善之長。」朱子曰:「元亨利、貞,皆善也,而元乃為四者之長,是善端初發處也。」又曰:「萬物之生,天命流行,自始至終,無非此理。但初生之際,淳粹未散,尢易見耳。 《春秋傳》記穆姜所誦之語,謂『元者體之長』,覺得『體』字較好,是一體之長也。」嘉是美,會是聚,無不盡美處是亨。蓋自春至夏,便是萬物暢茂,物皆豐盈,咸「遂其美。」然若只一物如此,他物不如此,又不可以為會。須是合聚來皆如此,方謂之會。 義有箇分至,如「親其親,長其長」,則是義之和。如不親其親而親他人之親,便是不「和。如君臣父子各得其宜,此便是和處,安得謂之不利?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安得謂之利!義之分別,似乎」無情,卻是要順乃和處。蓋嚴肅之氣,義也,而萬物不得此不生,乃是和。利是那義裡面生出來底,凡事處置得合宜,利便隨之,所以云「利者義之和。」蓋是義便兼得利。若只理會利,卻是從中閒半截做下去,遺了上面一截底。 「『貞者事之幹』,伊川說『貞』」字,只以為正,恐未足以盡貞之義。須是說「『正而固」,「『正』字也有『固』字意思,但不分明,終是欠闕。正如《孟子》所謂『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貞固是固得恰好。如《尾生》之『信』,是不貞」之固。問:「又有所謂『不可貞』者,是如何?」曰:「也是這意思,只是不可以為正,而固守之。」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本義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長人。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利,則義無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大全「朱子曰:『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仁裡做骨子。仁是箇道理,須是有這箇人,方體得他做箇骨子。『比而效之』之說,卻覺不是』。」問:「伊川解『體仁』」「『長人』作『體乾之仁』。看來在『乾』為『元』,在『人』為『仁』,只應就人上說。」曰:「然。『君子行此四德,則體仁是君子之仁也』。」 又:「朱子曰:『體仁』,不是將仁來為我之體,我之體,便都是仁也。」又曰:「《本義》云『以仁為體』者,猶言自家一箇身體,元來都是仁。」又曰:「《本義》說『以仁為體』,似不甚分明,然也只得恁地說。」 廣平游氏曰:「仁為眾善之首,故足以長人。猶萬物發育乎春,而震為長子也。」 朱子曰:「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