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天理流行,又是仁;以義言,則只那合當親、合當義,合 當序,合當別、合當信底,皆各當乎理之宜,又是義;以 禮言,則所以行乎親」;「義別序信,中之」節文,又是禮;以 智言,則所以知是五者當然而不昧,又是智;以信言, 則所以實是五者誠然而不妄,又是信。若又錯而言 之,親親,仁也,所以愛親之誠,則仁之仁也;所以諫乎 親,則仁之義也,所以溫凊定省之節文,則仁之禮也。 自良知無不知是愛,則仁之智也,所以為事親之實, 則仁之信也;從兄,義也。所以愛兄之誠,則義之仁也; 所以當敬在兄,則義之義也;所以徐行後長之節文, 則義之禮也。自良知無不知是敬,則義之智也。所以 為從兄之實,則義之信也。敬賓,禮也。所以懇惻於中, 則禮之仁也;所以接待之宜,則禮之義也;所以周旋 之節文,則禮之禮也;所以酬酢而不亂,則禮之智也。 所以為敬賓之實,則禮之信也。察物,智也。是是非非 之懇惻,則智之仁也。是是非非之得宜,則智之義也。 是是非非之中節,則智之禮也。是是非非之一定,則 智之智也。所以為是非之實,則智之信也。復言信也, 由乎天理之公,則信之仁也。發而皆天理之宜,則信 之義也。出而中節,則信之禮也。所以有條「而不紊,則 信之;智也;所以為是言之實,則信之信也。」 仁義禮 智信五者,謂之五常,亦謂之五性。就造化上推,原來 只是五行之德。仁在五行為木之神,在人性為仁;義 在五行為金之神,在人性為義;禮在五行為火之神, 在人性為禮;智在五行為水之神,在人性為智。人性 中只有仁義禮智四位,卻無信位。如五行,木位東,金 位西,火位南,水位北,而土無定位,只寄處於四位之 中。木屬春,火屬夏,金屬秋,水屬冬,土無專氣,只分寄 旺於四季之閒。四行無土,便都無所該載。猶仁義禮 智無信,便都不實了。只仁義禮智之實理便是信,信 卻易曉。仁義禮智,須逐件看得分明,又要合聚,看得 脈絡都不亂。 四者端緒,日用閒常常發見,只是人 看理不明,故茫然不知得。且如一事到面前,便自有 箇是,有箇非。須是知得此,便是智。若是也不知,非也 不知,便是心中頑愚無知覺了。既知得是非已明,便 須判斷,只當如此做,不當如彼做,有可否從違,便是 義。若要做此,又不能割捨得彼,只管半閒不界,便是 心中頑鈍而無義。既斷定了,只如此做,便看此事如 何是太過,如何是不及。做得中正恰好有箇節文,無 過無不及,此便是禮。做事既得中,更無些子私意夾 雜其閒便都純是天理流行,此便是仁事做成了,從 頭至尾,皆此心真實所為,便是信。此是從下說上去。 若從上說下來,且如與箇賓客相接,初閒纔聞之,便 自有箇懇惻之心,「怛然動於中」是仁。此心既怛然動 於中,便肅然起敬去接見他是禮。既接見畢,便須合 作如何待輕重厚薄!處之合宜,便是義。或輕或重,或 厚或薄,明白一定是智,從首至末皆真實是信。此道 理循環無端,若見得熟,則大用小用皆宜,橫說豎說 皆通。 程子《論心》,「譬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此一語 說得極親切,只按此為準去看,更兼所謂「仁是性,愛 是情」,及「仁不可訓覺與公,而以人體之故為仁」等數 語,相參照體認出來,則主意不差,而仁可得矣。義,就 心上論,則是心之裁制決斷處。「宜」字乃裁斷後事,裁 斷當理,然後得宜。凡事到面前,便須有剖判,是可是 否?文公謂:「義之在心,如利刃然,物來觸之,便成兩片。」 若可否都不能剖判,便是此心頑鈍無義了。且如有 人來邀我同出去,便須能剖判當出不當出。若要出, 又不要出,於中遲疑不能決斷,更何義之有?此等處 須是自看得破。如韓文公以「行而宜之之謂義」,則是 就外面說成義外去了。「禮者,天理之節文,而人事之 儀則」,朱子以此兩句對言之,何也?蓋天理只是人事 中之理,而具於心者也。天理在中而著見於事,人事 在外而根於中,天理其體,而人事其用也。儀,謂容儀 而形見於外者,有粲然可象底意,與「文」字相應。則,謂 法則。準則,是箇骨子,所以存於中者,乃確然不易底 意,與「節」字相應。文而後儀,節「而後則,必有天理之節 文,而後有人事之儀」則禮者心之敬而天理之節文 也。心中有箇敬,油然自生,便是禮;見於應接,便自有 箇節文。節則無太過,文則無不及。如做事太質無文 彩,是失之不及;末節繁文太盛,是流於太過。天理之 節文,乃其恰好處,便是理合當如此,更無太過,更無 不及。當然而然,便即是中。智只是心中一箇知覺處, 知得是是非非,恁地確定是智。《孟子》謂「知斯二者,弗 去是也。」知是知識,弗去便是確定不易之意。信在性, 只是四者都實底道理,及發出來,便為忠信之信。由 內面有此信,故發出來方有忠信之信。忠信只是一 物,而判作二者,便是信之端緒,是就外面應接事物 發源處說。

魯齋許氏曰:「五常,性也。天命之性,性分中之所固有,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所行之道也。率性之道,職 分之所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