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五常部藝文

《陳氏五子字說》
宋·黃庭堅

陳氏五男子制名,以五行之物始於天,一生水而止 於金,蓋因天道起於北方,而成歲之序曰:「崇居中孚」, 宜又以智、仁、禮、信、義媲夫而字之。豫章。黃庭堅曰:君 子之名子也,以德命為義,於此合矣,故為具其說。《易 大傳》曰:「智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蓋周萬物而不遺, 智之德也。欲極高明,故智言崇。《孟子》曰:「居惡在仁是 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仁固人 之安宅,人有不願居安宅,而中路以託宿者乎?君子 居天下之廣居,體仁而已矣,故仁言居。《周官》曰:「以天 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 蓋天產,精神也;陰德,心術也。精神運而心術行焉。無 過不及,而一要於中者,禮之節文也」,故禮言中。《易》曰: 「中孚,信及豚魚。」孚者,信之心化也。信不素顯,同室致 疑,及其孚也,異物敦化,故信言孚。《禮》曰「君子之所謂 孝也」者,國人皆稱願焉。曰:有子如此,可謂孝矣。仁者, 仁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蓋義者,萬物之制也。君子 務本,時措萬物之宜而已矣,故義言「宜。」雖然,之五物 者,故參相得也。播五行於四時,其治不同,同歸於成 歲。仁義禮智信,雖所從言之異,要於內視反聽,克己 以歸於君子而已矣。今夫水,上下與天地流通,周乎 萬物,智也;天下之至柔,仁也;馳騁天下之至剛,義也; 無心於遲速,盈科而後進,信也;善下百谷,故能為百 谷王,禮也。今夫仁,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 死,曲「直皆遂焉」,木之理也。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 成仁,金之決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 勿動」,火之政也。無欲而好仁,無畏而惡不仁,水之事 也。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土之守也。明此二端,三 者得矣。一則五,五則一也。然欲求深則去本遠,用意 過當則善失真。吾生也有涯,用以隨無用之知,智之 敝也。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仁之過也;嫂溺不援, 禮之棄也;父攘羊而子證之,信之賊也;避兄離母而 居於陵,義之罪人也。故太高則不情,太下則易溺,君 子所以亹亹焉為夫節會肯綮,又如此也。天下之道 術,未有無當於五物,待是而後立者,其惟好學乎!

《召除禮侍上殿奏劄》
真德秀

臣聞「國於天地,必有與立焉,三綱五常是也。」夫自高 卑奠位,而大分已明,帝降之衷,而善性均有,然維持 而主張之繄,君師是賴。故聖人者作躬行此道,以標 的乎天下。君臣之綱正於上,而天下皆知有敬;父子 之綱正於上,而天下皆知有親;夫婦之綱正於上,而 天下皆知有別。三者正,而昆弟朋友之倫亦莫不正。 「凡使生人之類各有寧宇,不相鬥暴賊殺者,此唐虞 三代數聖人之功,所以與天地同其大也。夫所謂五 常者,亦豈出乎三綱之外哉?父子之恩即所謂仁,君 臣之敬即所謂義,夫婦之別即所謂禮,智者知此而 已,信者守此而已,未有三綱正而五常或虧,亦未有 三綱廢而五常獨存者。」嗚呼!是理也,其扶持宇宙之 棟幹,奠安生民之柱石歟?

《自贊》
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 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五常部紀事

《續志林》:周穆王時,徐偃王為國,務出於仁義。而穆王 無道,意不在天下,四方諸侯之爭辯者,無所質正,咸 賓祭於徐焉。或謂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義之道, 漢東諸侯三十六國盡服矣。王不伐楚,必事徐。」楚遂 興師伐徐,殘之。徐偃王將死,曰:「吾賴於文德而不明 武備,好行仁義之道,而不知詐人之心,以至此也。」 《列子說符篇》: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 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 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其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 令其子問孔子,其子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乎?」父 曰:「聖人之言,先迕後合。其事未究,姑復問之。」其子又 復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教以祭。其子歸,致命,其 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後 楚攻宋,圍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壯者 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圍 解而疾俱復。

昔者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閒,同師而學,進仁義之 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 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 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

《漢書汲黯傳》:武帝時,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 治乎』?上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人曰: 『甚矣,汲黯之戇也』!」

《後漢書臧洪傳》:曹操圍張超,洪將赴難,從袁紹請兵。 紹不聽,超城遂陷。洪由是怨紹,紹興兵圍之,城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