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仁義法》

仁之為言人也,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 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故王者愛及四夷,霸者愛及 諸侯,安者愛及封內,危者愛及旁側,亡者愛及獨身。 獨身者,雖立天子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無臣民之 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春秋》不言伐梁者,而 言梁亡,蓋愛獨及其身者也。故曰:「仁者愛人,不在愛 我」,此其法也。

《必仁且智》

何謂仁?仁者,惻怛愛人,謹翕不爭,好善敦倫,無傷惡 之心,無隱忌之志,無嫉妒之氣,無感愁之欲,無險詖 之事,無辟違之行。故其心舒,其志,平,其氣,和其欲,節 其事,易其行道,故能平易和理而無爭也。如此者謂 之仁。

梁劉勰新論

《愛民》

「先王之治,上順天時,下養萬物,草木昆蟲,不失其所; 獺未祭魚,不施網罟;豺未祭獸,不修田獵;鷹隼未擊, 不張罻羅;霜露未霑,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無識,鳥 獸有識而無知,猶施仁愛以及之,奚況生人而不愛 之乎!」故君人者,其仁如春,其澤如雨,德潤萬物,則人 為之死矣。昔太王居邠,而人隨之,仁愛有餘也;夙沙 之君而人背之,仁愛不足也。仁愛附人,堅於金石,金 石可銷而人不可離。故君者壤也,人者卉木也。未聞 「壤肥而卉木不茂,君仁而萬人不盛矣。」

二程子全書

《仁》

程子曰:「仁道難名,惟公近之,非指公為仁也。 公者 仁之理,恕者仁之施,愛者仁之用, 仁者天下之公, 善之本也。」 或問仁。曰:「聖賢言仁多矣,會觀而體認 之,其必有見矣。」韓文公曰:「博愛之謂仁。愛,情也;仁,性 也。仁者固博愛,以博愛為盡仁則不可。 仁者以天 地萬物為一體,莫非我也。知其皆我,何所不盡?不能 有諸己,則」其與天地萬物豈特相去千萬而已哉? 非仁則無以見天地, 至仁則天地為一身,而天地 之閒品物萬形為四肢百體。夫人豈有視四肢百體 而不愛者哉?聖人,仁之至也,獨能體是心而已。 以 私己為心者,枉道拂理,謟曲邪佞,無所不至,不仁孰 甚焉。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 謂仁也;

楊龜山集

《京師所聞》

李似祖,曹令德問:「何以知仁?」曰:「孟子以惻隱之心為 仁之端。平居但以此體究,久久自見。」因問似祖令德: 「尋常如何說隱?」似祖云:「『如有隱憂,勤恤民隱』,皆疾痛 之謂也。」曰:「孺子將入於井,而人見之者,必有惻隱之 心。疾痛非在己也,而為之疾痛,何也?」似祖曰:「出於自 然,不可已也。」曰:「安得自然如此?若體究此理,知其所」 從來,則仁之道不遠矣。二人退,余從容問曰:「萬物與 我為一,其仁之體乎?」曰:「然。」 問:「《論語》言仁處,何語最 為親切?」曰:「『皆仁之方也。若正所謂仁,則未之嘗言也。 故曰:『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要道得親切。唯孟子言仁, 人心也』,最為親切。」

《荊州所聞》

「君子務本」,言凡所務者,惟本而已。惟仁之於孝悌,其 本之一端耳。蓋為仁必自孝悌推之,然後能為仁也。 其曰為仁,與體仁者異矣,體仁則無本末之別矣。孔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此無待乎推之 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推之也,推之所謂為仁。 孟子對人君論事,句句 未「嘗離仁,此所謂王道也。」曰:「安得句句不離乎仁?」曰: 「須是知一以貫之之理。」曰:「一以貫之,仁足以盡之否?」 曰:「孟子固曰:『一者何』?」曰:「『仁也。仁之用大矣。今之學者, 仁之體,亦不曾體究得。 人臣之事君,豈可佐以刑 名』之說。如此,是使人主失仁心也。人主無仁心,則不 足以得人。故人臣能使其君視民如傷,則」王道行矣。

范濟美問:「讀《論語》以何為要?」 曰:「要在知仁。」 孔子說。

「仁處,最宜玩味。」曰:「孔子說處甚多,尤的當,是何語?」曰: 「皆的當。但其門人所至有不同,故其答之亦異。只如 言『剛毅木訥近仁』,自此而求之仁之道,亦自可知。蓋 嘗謂曾子在孔門當時以為魯。魯者學道,尢宜難於 他人?然子思之《中庸》,聖學所賴以傳者也。考其淵源, 乃自曾子,則傳孔子之道者,曾子而已矣。豈非魯得」 之乎。由此觀之,聰明辯智未必不害道,而剛毅木訥, 信乎於仁為近矣。

《寄伊川先生》

某竊謂道之不明,智者過之。《西銘》之書,其幾於此乎? 昔之問仁於孔子者多矣,雖顏淵、仲弓之徒所以告 之者,不過求仁之方耳。至於仁之體,未嘗言也。孟子 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言仁之最親切無如此者。然 本體用兼舉兩言之,未聞如《西銘》之說也,孔孟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