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橫渠驢鳴,是天機自動意思。」曰:「固是。但也是偶然見

他如此,如謂草與自家意一般,木葉便不與自家意 思一般乎?如驢鳴與自家呼喚一般,馬鳴卻便不與 自家一般乎?」問:「程子觀天地生物氣象,也是如此。」曰: 「他也只是偶然見如此,便說出來示人,而今不成只 管去守看生物氣象!」問:「觀雞雛可以觀仁,此則須有 意,謂是生意初發見處。」曰:「只是為他皮殼尚薄可觀; 大雞非不可以觀仁,但為他皮殼粗了。」 必大曰:「子 厚聞皇子生喜甚,見飢殍食便不美者。正淳嘗云:『與 人同休戚』。陸子壽曰:『此主張題目耳』。」先生問:「曾致思 否?」對曰:「皆是均氣同體,惟在我者至公無私,故能無 閒斷而與之同休戚也。」曰:「固是如此。然亦只說得一 截。如此說時,真是主張題目,實不曾識得。今土木何 嘗有私,然與他物不相管。人則元有此心,故至公無 私,便都管攝之,無閒斷也。 仁便藏在惻隱之心裡 面。仁便是那骨子,到得成就得數件事了,一件事上 自是一箇仁,便是那業處。 仁之包四德,猶冢宰之 統六官。 思慮方萌,持守得定,便是仁。如思慮方萌, 錯了便是賊其仁;當施為時錯了,便是賊其禮;當收 斂時錯了,便是賊其義;當貞靜時錯了,便是賊其智。 凡物皆有箇如此道理。 春為一歲之首,由是而為 夏,為秋為冬,皆自此生出。所以謂『仁包四德』者,只緣 四箇是一箇,只是三箇元,卻有『元之元,元之亨,元之 利,元之貞』,又有『亨之元,利之元,貞之元』。曉得此意,則 仁包四者,尢明白了。」 問:「伊川云:『萬物之生意』最可 觀。」曰:「物之初生,其本未遠,固好看。及幹成葉茂,便不 好看。如赤子入井時,惻隱怵惕之心,只些子仁,見得 時卻好看。到得發政施仁,其仁固廣,便看不見得何 處是仁。」 問:「『《遺書》謂『切脈可以體仁』,莫是心誠求之』 之意否?」曰:「還是切脈底是仁,那脈是仁?」曰:「切脈是仁。」 曰:「若如此,則當切脈時,又用著箇意思去體仁。」復問 蜚卿曰:「仲思所說如何?」曰:「以伯羽觀之,恐是觀雞雛 之意。」曰:「如何?」曰:「雞雛便是仁也。」曰:「『切脈體仁』,又如何?」 曰:「脈是那血氣周流,切脈則便可以見仁。」曰:「然,恐只 是恁地。脈理貫通乎一身,仁之理亦是恁地。」又問:「雞 雛如何是仁?」道夫曰:「先生嘗謂初與嫩底便是。」曰:「如 此看,較分明。蓋當是時,飲啄自如,未有所謂爭鬥侵 陵之患者,只此便是仁也。」 問:「公只是仁底道理,仁 卻是箇流動發生底道理,故『公而以人體之,方謂之 仁否』?」曰:「此便是難說。『公而以人體之』,此一句本微有 病。然若真箇曉得,方知這一句說得好。所以程先生 又曰:『公近仁』。蓋這箇仁,便」在這「人」字上。伱元自有這 仁,合下便帶得來。只為不公,所以蔽塞了不出來。若 能公,仁便流行。譬如溝中水,被沙土罨靸壅塞了,故 水不流。若能擔去沙土罨靸,水便流矣。又非是去外 面別擔水來放溝中。是溝中元有此水,只是被物事 壅遏了,去其壅塞,水便流行。如「克己復禮為仁」,所謂 「『『克己復禮』者,去其私而已矣』。能去其私,則天理便自 流行;不是克己了,又別討箇天理來放在裡面也。故 曰:『公近仁』。」又問:「公所以能恕,所以能愛。恕則仁之施, 愛則仁之用。愛是仁之發處,恕是推其愛之之心以 及物否?」曰:「如公所言,亦非不是。只是自是湊合不著, 都無滋味。若道理只是如此看,又更做甚麼!所以只 見不長進。正緣看那物事,沒滋味。」又問:「莫是帶那上 文『公』字說否?」曰:「然。恕與愛本皆出於仁,然非公則安 能恕?安能愛?」又問:「愛只是合下發處便愛,未有以及 物,恕則方能推己以及物否?」曰:「仁之發處自是愛,恕 是推那愛底,愛是恕之所推者。若不是恕去推那愛 也不能及物,也不能親親。仁民、愛物,只是自愛而已。 若裡面元無那愛,又只推箇甚麼?如開溝相似,是裡 面元有這水,所以開著便有水來。若裡面元無此水, 如何會開著便有水?若不是去開溝,縱有此水,也如 何得他流出來?愛水也,開之者恕也。」 問:「仁之道,只 消道一『公』字。公是仁之理,公而以人體之,故曰『仁』。竊 謂仁是本有之理,公是克己工夫到處,公所以能仁, 所謂『公而以人體之』者。若曰己私既盡,只就人身上 看,便是仁。體猶骨也,如『體物不可遺』之『體』」,「『貞者事之 幹』之類,非體認之體也。」曰:「公是仁之方法,人是仁之 材料。有此人,方有此仁。蓋有形氣,便具此生理。若無 私意閒隔,則人身上全體皆是仁。如無此形質,則生 意」都不湊泊。他所謂體者,便作體認之體亦不妨。體 認者,是將此身去裡面體察,如《中庸》「體群臣」之體也。

「仁」 之名,不從公來,乃是從人來,故曰「公而以人體。」

「『之則為仁, 公而以人體之為仁』。仁是人心所固有 之理,公則仁,私則不仁,未可便以公為仁。須是體之 以人,方是仁公。恕愛,皆所以言仁者也。公在仁之前, 恕與愛在仁之後。公則能仁,仁則能愛,能恕故也。」 或問:「恕則仁之施,愛則仁之用,施與用如何分別?」曰: 「恕之所施,施其愛爾;不恕則雖有愛而不能及人也。」

問:「恕則仁之施,愛則仁之用,施與用何以別?」 曰:「施。」

「是從這裡流出;用,是就事說。推己為恕,恕是從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