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和靖尹氏曰:「鮑某嘗問伊川:『仁者愛人便是仁乎』?伊 川云:『愛人,仁之事耳』。焞時侍坐歸,因取《論語》中說仁 事致思,久之,忽有」所得,遂見伊川,請益曰:「某以仁惟 公可盡之。」伊川沈思久之,云:「思而至此,學者所難及 也。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耳。人能至公便是仁。」 謝 收嘗問學於伊川,伊川云:「『學之大無如仁』。汝謂仁是 如何?」謝久之無入處。一日再問:「愛人是仁否?」伊川云: 「愛人乃仁之端,非仁也。」謝收去焞因曰:「某謂仁者公 而已」,伊川云:「何謂也?」焞曰:「能好人,能惡人。」伊川云:「善 涵養。」不易見得到此。

延平李氏《答朱元晦書》曰:「仁』字難說。《論語》一部,只是 說與門弟子求仁之方,知所以用心,庶幾私欲沈,天 理見,則知仁矣。如顏子仲弓之問,聖人所以答之』之 語,皆其切要用力處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體通有 無,貫幽明,無不包括,與人指示於發用處求之也』。又 曰:『仁者,人也。人之一體便是天理,無所不備具。若合 而言之,人與仁之名亡,則渾是道理也。來諭以謂仁 是心之正理,能發能用底一箇端緒,如胎育包涵,其 中生氣無不純備,而流動發生,自然之機又無頃刻 停息,憤盈發洩,觸處貫通,體用相循,初無閒斷。此說 推擴得甚好。但又云:『人之所以為人而異乎禽獸者, 以是而已。若犬之性,牛之性,則不得而與焉。若如此 說,恐有礙。蓋天地中所生物,本源則一,雖禽獸草木 生理,亦無頃刻停息閒斷者。但人得其秀而最靈,五 常中和之氣所聚,禽獸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異也。 若謂流動發生,自然之機,與夫無頃刻停息閒斷,即 禽獸之體亦自如此。若以為此理唯人獨得之,即恐 推測體認處未精,於「他處便有差也。」又云:「須體認到 此純一不雜處,方見渾然與物同體氣象。」一段語卻 無病。又云:「『從此推出分殊合宜處,便是義』。以下數句, 莫不由此,而仁,一以貫之,蓋五常百行,無往而非仁 也。」此說大概是。然細推之,卻似不曾體認得。伊川所 謂「理一分殊」,龜山云「知其理一,所以為仁;知其分殊, 所以為義」之意,蓋全在「知」字上用著力也。《謝上蔡語 錄》云:「不仁便是死漢,不識痛癢了。」「仁」字只是有知覺 了了之體段,若於此不下工夫,令透徹,即何緣見得 本源毫髮之分殊哉?若於此不了了,即體用不能兼 舉矣。此正是本源、體用兼舉處。人道之立,正在於此。 仁之一字,正如四德之元;而仁義二字,正如立天道 之陰陽,立地道之剛柔,皆包攝在此二字爾。大抵學 者多為私欲所昏,故用力不精,不見其效。若欲於此 進步,須把斷諸路頭,靜坐默識,使之泥滓漸漸消去 方可。不然,亦只是說也。更熟思之。

南軒張氏曰:「仁者天下之正理」,此言仁乃天下之正 理也。天下之正理而體之於人,所謂仁也。若一毫之 偏,則失其正理,而為不仁矣。

勉齋黃氏曰:「『仁包四者」,「『包』字須看得出。嘗記朱先生 云:『未發則有仁、義、禮智之性,而仁則包四德;已發則 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情,而惻隱則貫四端』。」「『貫』字, 如一箇物串在四箇物裡面;『過』」「包』字,如四箇物都合 在一箇物裡面。」

北溪陳氏曰:「仁道甚廣大精微,可以用處只為愛,而 發見之端為惻隱。」又曰:「仁是此心生理全處,常生生 不息,故其端緒方從心中萌動發出來,自是惻然有 隱。由惻隱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愛。故仁乃是愛之 根,而惻隱則根之萌芽,而愛則又萌芽之長茂已成 者也。觀此,則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用,自可見得脈」 絡相關處矣。 孔門教人,求仁為大,只專言仁,以仁 包萬善,能仁則萬善在其中矣。至孟子,乃兼仁義對 言之,猶四時之陰陽也。 自孔門後,人都不識仁。漢 人只把做恩愛說,是又大泥了愛,又就上起樓起閣, 將仁看得全粗了。故韓子遂以博愛為仁。至程子始 分別得明白,謂仁是性,愛是情。然自程子此言一出, 門人又將愛全掉了,一向求高遠去。不知仁是愛之 性,愛是仁之情。愛雖不可以正名仁,而仁亦豈能離 得愛?上蔡遂專以知覺言仁。夫仁者固能知覺,謂知 覺為仁則不可。若轉一步看,只知覺純是理,便是仁 也。龜山又以「萬物與我為一」為仁,體夫仁者固能與 萬物為一,謂與萬物為一為仁,則不可,此乃是仁之 量。若能轉來看,只於與物為一之前徹,表裡純是天 理,流行無閒,便是仁也。呂氏《克己銘》又欲克去有己, 須與物合為一體,方為仁。認得仁都曠蕩在外了,於 我都無統攝,必己與物對時,方下得克己工夫。若平 居獨處,不與物對時工夫,便無可下手處,可謂疏闊 之甚。據其實己如何得與物合一,洞然八方如何得 皆在我闥之內?此不過只是想像箇仁中大底氣象 如此耳,仁實何在焉?殊失向來孔、顏傳授心法本旨。 其他門人又淺,皆無有說得親切者。 仁有以理言 者,有以心言者,有以事言者。以理言,則只是此心全 體天理之公。如文公所謂「心之德,愛之理」,此是以理 言者也。心之德,乃專言其體也;愛之理,乃偏言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