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生,莫能自克者,以利焉爾。利也者,其本心之螟蟲,正 途之榛莽與?《大學》丁寧於絕簡,《孟子》懇激於首章,聖 賢深切為人,未有先乎此者。然則士之求仁,當自絜 矩始,而推其端,又自明義利之分始。 凡天下至微 之物,皆有箇心發生,皆從此出。緣是稟受之初,皆得 天地發生之心以為心,故其心無不能發生者。一物 有一心,自心中發出生意,又成無限物。且如蓮實之 中有所謂幺荷者,便儼然如一根之荷,他物亦莫不 如是。故上蔡先生論仁,以桃仁杏仁比之,謂其中有 生意,纔種便生故也。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全具天 地之理,故其為心又最靈於物。故其所蘊生意,纔發 出則近而親親,推而仁民,又推而愛物,無所不可,以 至於覆冒四海,惠利百世,亦自此而推之爾。此人心 之大,所以與天地同量也。然一為利祿所汨,則私意 橫生,遂流而為殘忍,為刻薄,則生意消亡,頑如鐵石, 便與禽獸相去不遠,豈不可畏也哉!「今為學須要常 存此心,平居省察,覺得胸中盎然有慈祥惻怛之意, 無忮忍刻害之私,此即所謂本心,即所謂仁也。便當 存之養之,使之不失,則萬善皆從此而生。 人得天 地生物之心以為心,其心本無不仁,只因有私欲,便 有違仁之時。能克去私欲,則心常仁矣。」心者指知覺 而言也,仁者指心所具之理而言也。蓋圓外竅中者, 是心之體,虛靈知覺者,是心之靈,仁義禮智信,是心 之理。知覺屬氣,凡能識痛癢,識利害,識義理者,皆是 也。若仁義禮智信,則純是義理,人能克去私欲,則所 知覺者皆義理。不能克去私欲,則所知覺者物我利 害之私而已。純是理,即是不違仁,雜以私欲,便是違 仁。 「手足」不仁者,非曰手足自不仁也。蓋手足本吾 一體,緣風痹之人血氣不貫於手足,便與不屬己相 似。人與物亦本吾一體,緣頑忍之人此心不貫於人 物,亦與不屬己相似。風痹之人不仁於手足,頑忍之 人不仁於民物,皆以其不屬己故也。殊不知天地吾 之父母,與人雖有彼我之異,與物亦有貴賤之殊,要 本同一體,只緣私意一生,天理泯絕,便以人己為二 致。亦如手足本是吾身之物,只緣風邪所中,血氣隔 塞,遂以手足為外物。手足,民物之比也,風邪私意之 比也。人無私意之害,則民物之休戚自然相關,一見 赤子入井,則此心為之怵惕,無風邪之病,則手足之 癢痾,亦自然相關,雖小小疾苦,此心亦為之痛楚,當 如此玩味,方曉程子「痿痹不仁」之意。

魯齋許氏曰:「『仁為四德之長,元者善之長』。前人訓元 為廣大,直是有理心胸,不廣大,安能愛敬?安能教思、 容保民無疆? 仁與元俱包四德,而俱列並稱,所謂 合之不渾,離之不散。仁者,性之至而愛之理也;愛者, 情之發,而仁之用也;公者,人之所以為仁之道也;元 者,天之所以為仁之至也;仁者,人心之所固有,而私 或」蔽之,以陷於不仁,故仁者必克己。克己則公,公則 仁,仁則愛,未至於仁,則愛不可以充體。若夫知覺,則 知之用,而仁者之所兼也。元者四德之長,故兼亨利 貞;仁者五常之長,故兼義禮智信。此仁者所以必有 知覺,不可便以知覺名仁也。

臨川吳氏曰:「天之為天也,元而已;人之為人也,仁而 已。四序一元也,五常一仁也。人之有仁,如木之有本。 木有本,幹枝所由生也;人有仁,萬善所由出也。人而 賊其仁,猶木戕其本也。木無本,則其枝瘁而幹枯;人 不仁,則其心死而身,雖生也奚取? 仁者壽,非聖人 之言乎?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壽最久。聖人 之」仁如天地,亦惟上古聖人之壽最久。人所稟受,有 萬不齊,豈能人人如聖人之仁哉?夫人全德固未易 全,然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而非仁者。得三百三 千之一,亦可謂仁,則亦可以得壽矣。予嘗執此觀天 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洪 者壽,貌之重厚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溫和也,慈良 也,寬洪也,重厚也,簡默也,皆仁之一端,其壽之長,決 非猛厲殘忍褊狹、輕薄淺躁者之所能及也。 夫東 西南北,地之四方也,而東為先;元亨利貞,天之四德 也,而元為長。地之東,天之元,時之春,人之仁也。《易》曰: 「體仁足以長人。」仁者何?人之心也。苟能體此,則有我 之私,纖芥不留,及物之春,洞徹無間。真足為人之長 矣。不然失其本心。沒於下流。而不能自拔也。又奚長 之云。

王陽明集

《答王虎谷》

仁,人心也。心體本自弘毅,不弘者蔽之也,不毅者累 之也。故燭理明則私欲自不能蔽累,私欲不能蔽累, 則自無不弘毅矣。弘非有所擴而大之也,毅非有所 作而強之也,蓋本分之內不加毫末焉。曾子弘毅之 說,為學者言,故曰「不可以不弘毅。」此曾子窮理之本, 真見仁體而後有是言。學者徒知不可不弘毅,不知 窮理,而惟「擴而大之以為弘,作而強之以為毅」,是亦 出於一時意氣之私,其去仁道尚遠也。此實公私義